揭露面膜三大潜规则 见效快加违禁美白剂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4/8/1 来源:医网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择只适合自己肤质的面膜。不同面膜有不同的作用,根据自身肤质综合考虑面膜的性质,同时判断自己有没有过敏的可能。
上海市药监局紧急叫停了一批不合格化妆品。令人吃惊的是,6种不合格化妆品中,面膜占据了4种,一时成为不合格化妆品的重灾区。这四个不合格产品均被检出了丙烯酰胺。此外,还有面膜被检出了氯倍他索丙酸酯。
本文来源: http://lady.ewsos.com/a/20140801/997289.html
据了解,丙烯酰胺是一种可致癌的化学物质,可通过皮肤、消化道黏膜等途径被人体吸收;而氯倍他索丙酸酯则是一种为人工合成外用激素类药物,有抗炎、止痒的作用,但是不可长期大面积使用,否则会可出现多毛、痤疮、骨质疏松等症状。
一、面膜事件回顾
事件1:2011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曝光了“东洋之花美白水润面贴膜”等18种化妆品含超标禁用或限用的有毒物质汞、苯酚、氢醌等。
事件2:2012年8年,福州一消费者因敷用屈臣氏一款珍珠美白臻致面膜后全身发红,嘴唇发紫,最后不幸身亡。虽然有报道说不是因为面膜直接致死,但不排除面膜的某些物质间接作用,致使用者本身疾患发作不及时医疗而死亡,因为此事也放大了消费者对面膜质量安全问题的恐慌。
由于面膜护肤功效的被“神奇化”,因此受到很多爱美人的热烈追捧。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制作片状面膜的成本非常低廉。而我国的面膜市场还处于刚刚起步的发展阶段,管理还不规范,因此小小的一片面膜撬动了巨大市场利益。很多不良商家不惜铤而走险,利用各种资源来吸引消费者,下面就为你盘点一下面膜背后你可能不知道的“潜规则”。
潜规则1:敷一次或者几天就能快速见效——添加违禁的化学美白成分
解释:汞、氢醌和苯酚具有一定的美白作用,但其毒性和刺激性大,故我国卫生标准规定祛斑类化妆品中禁用汞、氢醌和苯酚。但是此类物质易获得且价格低廉,因此常被不法生产厂家用于祛斑类漂白化妆品中,长期使用含量高的氢醌类化妆品会引起皮肤刺激,色素加深甚至出现白斑。
潜规则2:用一下就见效很快但一旦停用就恢复原样——添加荧光粉等增白剂
解释:即效美白的面膜很可能是是因为添加了二氧化钛、荧光增白剂导致的。这些成分可以让皮肤短期内“变白”,而这个白绝对是“假”的。如在面膜中加入大量的二氧化钛,这时的白是因为皮肤上残留了二氧化钛而导致的视觉假白而已。
而加入荧光剂的美白面膜,在紫外光线的反射下会显得很白,但是如果你一旦停用,皮肤表面残留的荧光剂洗去后就会恢复原样了。而如果你一直长期使用,那么这种荧光剂长期停留在你的脸上那也是十分恐怖的事情。
潜规则3:珍珠粉面膜——原来满脸沾的是“贝壳”粉
解释: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曾揭露化妆品行业使用贝壳粉冒充珍珠粉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据悉贝壳被加工厂大量高价回收,然后使用腐蚀性极强的氢氧化钠配制清洗贝壳药水的原料,对黑又脏的贝壳进行漂白处理磨成贝壳粉后再充当珍珠粉卖,而经过处理的贝壳粉不但没有珍珠粉的祛斑美白功效,还会伤害肌肤。
而很多商家还把廉价的珍珠粉打上“纳米”的旗号来吸收消费者,而实际上完全符合纳米标准尺度的珍珠粉其实很难做到大批量生产,市场上所谓的纳米珍珠粉不过是一个用来炒作的概念。
潜规则4:几元一包的面膜贴看起来依然很浓稠营养很足的样子——添加了增稠剂或高分子胶体
解释:一些廉价的几元钱一帖的面膜,除去营销和包装费用后,成本所剩无几,想让其所含的20ml左右的面膜液具有神奇的效果是不可能的。而那些看似黏稠的营养丰富的精华背后更多的是隐藏着的增稠剂或高分子胶体,真正起效的无非是一些多元醇类保湿剂(如甘油、丙二醇、丁二醇等),想要大有作为实在很难。
本文来源: http://lady.ewsos.com/a/20140801/997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