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服“大姨妈” 小编有办法

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3/3/19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三分之二妇女患上经痛,四分之三病发无法工作。”我国早在1978年全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协作组,对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13万多妇女月经生理常数的调查分析,痛经者占33.19%,轻度占45.73%,中度占.81%,重度占13.55%。少女的原发性痛经占75%。国内外痛经发病率每年持上升趋势。

  "三分之二妇女患上经痛,四分之三病发无法工作。”我国早在1978年全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协作组,对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13万多妇女月经生理常数的调查分析,痛经者占33.19%,轻度占45.73%,中度占.81%,重度占13.55%。少女的原发性痛经占75%。国内外痛经发病率每年持上升趋势。

  痛经分为两大类

  痛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找不到生殖系统明显病变的,称为原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一般在初潮开始就会发生,多为子宫收缩和局部缺血导致神经精神性疼痛,或因子宫发育不良、子宫颈口狭窄。子宫位置不正,内分泌失调所致。后几种痛经多发生在月经开始后三个月内,可能会持续整个生育期,但是很多女性在妊娠分娩后,痛经会得到明显减轻,甚至消失。

  另一种是由明确的疾病引起的痛经,称为继发性痛经。出现痛经的时间是在正常行经一段时间(多为三年)后,才开始发生。生殖器炎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等生殖器官疾病均可引起继发性痛经。

  病理因素让痛经缠绕你

  1、子宫颈管狭窄:主要是月经外流受阻,引起痛经。

  2、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发育不佳容易合并血液供应异常,造成子宫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经。

  3、子宫位置异常:若妇女子宫位置极度后屈或前屈,可影响经血通畅而致痛经。

  4、精神、神经因素:部分妇女对疼痛过分敏感。

  5、遗传因素:女儿发生痛经与母亲痛经有一定的关系。

  6、内分泌因素:月经期腹痛与黄体期孕酮升高有关。

  7、子宫内膜以及月经血中前列腺素(PG)含量升高:前列腺素E2(PGE2)有作用于子宫肌纤维使之收缩引起痛经。经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前列腺素含量正常妇女明显升高。

  8、子宫的过度收缩:虽然痛经患者子宫收缩压力与正常妇女基本相同(正常者压力约为4.9Kpa),但子宫收缩持续时间较长,且往往不易完全放松,故发生因子宫过度收缩所致的痛经。

  9、子宫不正常收缩:痛经患者常有子宫不正常收缩,因此往往导致子宫平滑肌缺血,子宫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宫肌肉的痉挛性收缩,从而产生疼痛而出现痛经。

  10、妇科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等。子宫内放置节育器(俗称节育环)也易引起痛经。

  女性“现代病” 痛经找上你

  1、工作压力大: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会使女性的神经一直处在一个紧张环境,会导致女性对疼痛过分敏感。

  2、精神紧张脾气大:很多女性都有这样的感觉,但凡每次激动生气,都会觉得心闷气短,呼吸困难等。原因是,人一但发脾气,体内就会释放一种毒素。这种毒素能在一秒中杀死一头牛,它不仅能引起人体血液加快,还能改变体内某些正常的机制,让你痛上加痛!

  3、作息时间不规律:白领工作忙碌,生活作息日夜颠倒,劳累过度是时有发生的事情。这都是导致月经不调的重要原因。

  4、穿着“靓丽”:虽然进入冬季,但不少女孩子仍穿得很单薄,为贪靓“要风度不要温度”。但慢慢地就发现,月经不再按时来临了,有时一个多月或是两个月来一次,量也比以前少了许多,而且伴随严重的痛经,痛得厉害时甚至出现呕吐。事实上,女性经期受寒,会使盆腔内的血管收缩,导致卵巢功能紊乱,可引起月经量过少,甚至闭经。

  5、饮食习惯差:白领工作压力大,过度思虑,加上生育越来越迟,没时间好好吃饭,盲目节食减肥、喜爱重口味等,这些都是月经失调的罪魁祸首。

  6、内向孤僻:正值生育年龄的女性,如果长期处于压力下,过度恐惧、悲伤、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强烈的妊娠愿望以及剧烈的思想斗争等,都可以影响到卵巢的功能,使卵巢不再分泌女性雌孕激素及不排卵,月经就会开始紊乱。研究发现,具有焦虑、内向、孤僻、多思多虑性格且卵巢功能不全的女性,在不良心理刺激下容易发生停经。

  7、嗜好酒烟:烟雾中的某些成分和酒精可以干扰与月经有关的生理过程,引起月经不调。在吸烟和过量饮酒的女性中,有25%-32%的人因月经不调而到医院诊治。每天吸烟1包以上或饮高度白酒100毫克以上的女性中,月经不调者是不吸烟喝酒妇女的3倍。

推荐阅读:

女人月经期健康饮食小妙方

逐个数月经期的八个不实传言

分享专属你的月经期调理方法


本文来源: http://lady.ewsos.com/a/20130319/921794.html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黎建红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