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病恋上你 护好腰椎三关键

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2/10/23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近年来,腰椎间盘患者年轻化的趋势愈来愈突出,其中35岁以下的年轻患者几乎占一半,并且大多数人为从事伏案工作的白领人群。这种变化让年轻的70后、80后们真的很“受伤”!那么护好腰椎有什么关键?下面就让医网小编来一个详细的介绍。

  小心腰椎间盘突出症的4个误区

  误区一 腰腿痛不算病。

  现在很多患者,尤其是一些年轻患者,在疾病早期表现为腰腿痛的情况下重视不足,简单地以为只要注意休息就能自愈。这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如果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腿痛,那么随着病情的发展,它还可能引起下肢麻木、冷凉、无力,甚至瘫痪和大、小便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误区二 腰椎病治不好。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是容易复发,尤其是神经功能障碍者,修复过程较长。因此,有的患者认为此病治不好。其实,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总体效果非常好,通过严格正规的治疗,优良率在95%左右。

  误区三 迷信影像学检查结果。

  CT、磁共振等影像学设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提供了直接的影像,可明确突出的大小、类型、位置等。这些优点使一些患者容易忽视它们的不足之处,进入唯影像学诊断而与临床脱节的误区。其实,CT检查假阳性、假阴性并不少见,只做CT检查,非常容易漏诊、误诊。MRI(磁共振)对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但有腰椎畸形者或机器性能欠佳者,其诊断准确率常受影响。所以,应结合患者发病年龄,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规律、腰部外形及活动度、物理检查等多方面加以综合分析与判断。

  误区四 盲目拒绝手术。

  对于手术治疗心存恐惧、盲目地拒绝手术治疗也是一种常见的认识误区。据专家介绍,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完全突出型、突出破裂型和髓核游离型的患者,只有通过手术的方法才能治愈,而且越早越好,否则,神经功能的丧失可能会成为永久性的,这将给患者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保护好腰椎的3个关键

  预防是避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那么我们如何在生活中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呢?如果能做到以下几点,腰椎间盘突出症就不会困扰我们的生活了。

  关键1 改善坐姿,注意劳逸结合。

  长期伏案工作的人,应保持正确的姿势以减少腰椎间盘的压力,并定时伸展腰部。专家建议,伏案工作60分钟后应活动10分钟,以缓解疲劳的肌肉。驾车的白领应把座位适当地移向方向盘,使方向盘在不影响转向的情况下尽量靠近胸前,同时靠背后倾角度以100度为宜,不要使后倾角度太大,并调整座位与方向盘之间的高度。

  关键2 学会合理用力

  当我们需要弯腰搬重物、弯腰抱小孩或突然扭腰时,都有可能损伤腰部肌肉以及腰椎间盘。因此,搬抬重物时,大家应蹲下来,将身体向前靠,使重力分担在腿部肌肉上。那些较少进行体力劳动的人尤其应该注意这一点。

  燕飞式:俯卧位更符合腰椎的曲线,双上肢平伸后上举,头和躯干尽量后仰,同时双下肢努力后伸,注意要腰部用力。

  五点式:仰卧位双膝弯曲,以头部、肩膀、双足当支点,尽量把腰腹部抬起,然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每天起床和睡觉之前做10~15次就可以把腰部锻炼得强大一点。

  关键3 加强腰背肌肉锻炼

  强健的腰背肌肉对腰椎有维持和保护作用。专家指出,游泳是非常好的锻炼腰肌的方法。游泳时,腰和脊椎都是伸展的,符合人的正常生理曲线, 而且使腰椎肌肉保持很好的紧张度。

  经常练习“燕飞式”和“五点式”也是锻炼腰背肌肉的好方法。

  专家提醒 发现疾病尽早就医 抓住最佳治疗时机

  专家指出,在早期发现疾病症状的情况下,应及时就医,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式,抓住最佳的治疗时机,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对于疾病而言,在治疗的黄金时间及时医治是康复的一个重要条件。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非手术疗法主要有:卧床休息、腰围和支持带、牵引疗法、推拿疗法、针灸疗法、封闭疗法等,非手术疗法对临床症状和体征轻的患者有效。非手术疗法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出现下肢麻木、大小便异常的情况,应及早考虑手术治疗,这两种情况表明神经的压迫程度已经中度以上,盲目长时间保守治疗往往延误诊治或出现并发症。

  对于一些只有手术治疗才能康复的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成了他们最主要的疑问。专家指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手术,改善效果明显,可以极大地提高生活质量。虽然手术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患者到正规大医院的专科进行手术,手术安全是有保障的。

推荐阅读:

白领女性最易犯的养生陷阱

均衡营养 白领饮食牢记八个诀窍

导致白领“孕力”差 八大恶习


本文来源: http://lady.ewsos.com/a/20121023/828542.html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黎建红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