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医生妈妈的分娩实录

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医网摘要:

  我一直引以为憾的是,没能亲自体会把腹中的小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的全过程,也没体会到小家伙破水而出的一刹那那极端舒畅的感觉,而仅仅做了一次小手术。

  看一个医生妈妈的分娩实录

  我一直是希望能自然分娩,因此看了许多相关书籍,上孕妇学校等,学习呼吸,用力的方法。

  不幸的是由于怀孕后期正是冰天雪地,因此活动很少,不敢自己出去散步,只有周末与老公携手走走,导致我自己长胖了许多,孩子也不瘦,肚子大得象座山。结果还没等到周一去住院,周日早上就破水了。

  急急忙忙赶到医院,躺在待产室呆了三个多小时,宫口开了两指。我希望先试生一下。因为上孕妇学校时,教授讲,直接剖腹产的孩子将来发生感觉统合障碍的可能性要大于自然分娩的孩子。在医学比较发达的国家,直接剖腹产的新生儿要放在一个特制的大球里承受挤压,模仿它在分娩过程中承受的产道的压力。所以她建议我们即使不得不做剖腹产,也要先试着生一下。但是老公怕我受二重罪,希望直接剖腹产。

  最后促使我下决心手术的原因说来好笑:早晨还未起床就破水了,不能坐马桶大便,到了医院躺在床上用便盆排得不彻底,宫缩开始后便意就更明显,到时候孩子和大便一同“娩出”,我想这实在太狼狈了,还是手术吧。(我一直很奇怪,护士为什么不给我灌肠呢?那样我就不存在“后顾之忧”了呀。)实际上手术产也很尴尬。

$SplitPage$

  躺在狭窄的手术床上,身体无遮无拦,“三座大山”耸立着,等待麻醉生效,而麻醉师偏偏是个男的。(这也有点太不人道了。护士们虽然准备手术很忙碌,但百忙之中是不是应当抽出几秒钟时间,给已经打好麻药的产妇稍稍遮盖一下呢?我在那一刻的感觉是“尊严扫地”。)术中我还差一点发生麻醉意外。手术大约进行了一刻钟,我忽然头晕恶心,说话都没有力气,觉得头顶后方麻醉师的声音象从云端传来。监护仪发出的心率声忽快忽慢,又听说“血压下来了”。赶快加药,估计血压是上去了,而我依旧没有力气。孩子快出来时左侧很疼,又不能加药,直等到孩子出来,才加了点药,而缝合继续进行,在新的药发挥作用之前,我只能那样忍受着。又晕又疼的状态下,连护士给我看孩子都没有感觉。

  虽然术中由于麻醉问题有些疼痛,但那与术后伤口疼加宫缩痛比起来简直不算什么。由于是星期天,大夫开的止痛药得次日下午才能拿到,加之担心止痛药对乳汁成分有影响,我也没有找护士打止痛针。一整夜我都在这难熬的疼痛中煎熬着,只能零零碎碎地睡上一会。

  所以事实上,剖腹产也是要疼的。我一直引以为憾的是,没能亲自体会把腹中的小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的全过程,也没体会到小家伙破水而出的一刹那那极端舒畅的感觉,而仅仅做了一次小手术。

$SplitPage$

  众妈妈谈剖腹产!

  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自然产对产妇与宝宝有许多好处,孕妇自然产的意愿的逐渐提高,不过,国内剖腹率高达世界第三名,初产妇因为非医学理由而剖腹,第二次生产又却陷入了「一次剖腹产,终生剖腹产」的迷思中。

  究竟剖腹产后可以阴道生产(Vaginalbirthaftercesarean简称VBAC)吗?这个问题还在医界争论不休,主要是担心剖腹产的缝合伤口,会在生产过程中破裂,导致母亲与宝宝的伤害。不过子宫破裂的比例并不高,因此仍有许多医生鼓励孕妇应该尝试VBAC。

  三个孕妇一个剖腹

  国内的剖腹产比例高达33%,也就是说,三个孕妇就有一个人采取剖腹生产,这样的剖腹产率高达全世界第三位,仅次于智利和巴西。卫生署的研究发现,国内的孕妇为了挑选吉时良辰生产、怕痛、剖腹产比自然产的商业保险给付较高、自然生产会造成阴道松弛等因素,因此采用剖腹生产。事实上,并非全部是基于医学上的需求而进行剖腹生产。长庚医院妇产部主治医师江其鑫指出,剖腹生产应该是在母体或胎儿有异常时,所采用的方法,例如孕妇骨盆腔狭窄、胎儿过大、胎儿胎位不正,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妊娠毒血症、急性胎儿窘迫等,不应该被用于选时辰或是避免疼痛。

 

     热文推荐:

  》》》跪式分娩全过程实录(组图)

  》》》女性自然分娩全过程(组图)

  》》》自然分娩最常见的5个误解

  》》》震撼!直击产妇水中分娩(组图)

  》》》如何度过漫长艰苦分娩过程(图)

  》》》孕妇分娩的全过程图解(组图)

  》》》水中分娩全过程大探秘(组图)

  》》》分娩时的疼痛感从哪里来?

  》》》臀位分娩就是俗称的难产吗?

  》》》阴道松弛与分娩方式有关吗?

  》》》分娩必知:全国产假福利大比拼

 


本文来源: http://lady.ewsos.com/a/20080619/16108.html

责任编辑:陈彦婷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