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怎样治疗宫颈糜烂

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医网摘要:

  由于炎症分泌物的刺激,颈管外口粘膜的鳞状上皮细胞脱落,被增生的柱状上皮所覆盖,其表面颜色鲜红,光滑或高低不平,这种改变叫做“子宫颈糜烂”。下面谈一下宫颈糜烂的一般常识:

  宫颈糜烂是妇女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多由急、慢性宫颈炎转变而来,在已婚、体虚的妇女更为多见。其病因大多是由于性生活或分娩时损伤宫颈,使细菌侵入而得病。也有因为体质虚弱,经期细菌感染而造成。

  宫颈糜栏的分度:正常子宫颈表面被一层鳞状上皮所覆盖,表面光滑,呈粉红色。宫颈深部组织由于感染发生慢性炎症,使表面上皮营养障碍而脱落,上皮的剥托面逐渐被子宫颈管的柱状上皮所覆盖,而柱状上皮很薄,可以透见下方的血管及红色间质,所以表面发红,这就是宫颈糜烂。一般分为3型:

  单纯型糜烂表面的柱状上皮,生长平坦、光滑;

  颗粒型腺上皮过渡增生,伴间质增生,使表面凹凸不平,呈颗粒状;

  乳头状间质增生异常显著,表面更加不平而呈乳头状。

  白带增多是其主要症状,通常呈粘稠或脓性粘液,有时伴有腥臭味,有时带血或有性交出血,其次是外阴瘙痒、或灼热不适,下腹部或腰骶部疼痛,每于性交、经期和排便时加重。也有自觉双下肢无力,口苦,恶心,小便发黄等。

  白带增多是什么原因?

  引起白带增多的原因有两大类:一类是感染性因素,另一类是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是致白带增多的常见原因。细菌、淋球菌、真菌、原虫、病毒或螺旋体等感染都会使白带增多。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是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淋病、细菌性阴道炎、梅毒、沙眼衣原体性宫颈阴道炎、宫颈糜烂、宫颈息肉、宫颈管炎等。非感染因素有:子宫肌瘤特别是粘膜下肌瘤。由于宫腔面积变大,宫腔排出物增多,随宫颈分泌物一起排出使白带增多;另一个原因是子宫肌瘤患者常伴有高雌激素症。雌激素可以直接引起宫颈分泌物增多。一些促排卵的药物的作用也可使白带增多。

  中药治疗宫颈糜栏的优点:

  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及身体状况,辩证治疗,有针对性的选择用药,采取内服外用。既能改善症状,又不伤正气,无毒副作用。

  对于轻度糜烂患者,应早期治疗,临床资料表明,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治愈率也高,不留任何副作用,中药治疗有其独到疗效,一般服用2个月基本可以治愈。

  中度患者,也不必紧张,坚持治疗会收到明显疗效,根据不同情况服用中草药,每日一剂。如果白带较多,外因搔痒严重,可配合外洗药物。内服用以扶助正气,清热利湿,消炎止痛。外用可以控制炎症的发展,避免细菌再度上行感染,内外同治效果显著。最好不用栓剂治疗。激光治疗一般情况也不必采用,以防带来不孕。

  同时请注意外阴清洁,保持情绪稳定。患病期间、服药期间,禁食辛辣、油腻之品。月经期间注意卫生,经期停止坐浴。患病期间尽量不行或少行房室。

  [病因病机]

  在正常情况下,子宫颈表面光滑,颈管分泌无色透明的粘液,是抵御病邪由阴道侵入体内的重要栅栏,如病邪侵入,阴道内环境有了改变,则分泌物增多,子宫颈长期侵渍在过多的分泌物中,逐渐导致感染而成糜烂。

  [辨证施治]

  (一)临床表现:白带量多,呈脓性或夹血液。重者腰酸背痛,疲乏无力,小腹下坠,外阴作胀。宫颈糜烂,色鲜红,轻着光滑,重着表面高低不平呈乳头状。根据糜烂程度不同分为轻中重三度。

  轻度糜烂(一度);糜烂面占整个子宫颈面的1/3以下。

  中度糜烂(二度);糜烂面占整个子宫颈面的1/3-2/3之间。

  重度糜烂(三度);糜烂面占整个子宫颈面的2/3以上。

  根据糜烂的深浅程度可分为单纯型颗粒型和乳突型三种。

  (二)治疗原则:清热化淤,祛湿解毒。以内服及外用药为主法。

  中医中药治疗宫颈糜烂口服方剂:

  宫颈糜烂一号汤剂

  主要成分:茯苓,白术,甘草,莲子,白果,枝子,,蛇床子,薄荷等二十余味。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淤。主治各种类型宫颈糜。

  服用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口服,一般需要连续口服15—30付。

  [外治方剂]

  宫颈糜烂二号方剂(宫颈糜烂洗剂)。

  主要成分:蛇床子,黄柏,苦参等。水煎冲洗阴道,每日一次。

  以上内服与外治方剂可同时使用。宫颈糜烂多数病人撵转各个医院输液服药治疗不见好转,而中药治疗宫颈糜烂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注意:病人通常在医院检查过,知道自己患宫颈糜烂及分度,病人可根据诊断选择上述方剂,一般选用内服方剂及外用方剂,内服方剂一般需要连续口服15—30付,外用方剂需要一至二个疗程。


本文来源: http://lady.ewsos.com/a/20080318/14102.html

责任编辑:文慧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