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炎 白领健康新杀手

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医网摘要:70%的白领患有不同程度的“办公病”,咽喉炎就名列五大“办公病”之首。专家提醒,白领们一旦得了咽喉炎首先要及时治疗,千万不要“拖”。

  警惕:咽喉炎成为白领形象杀手

  刘小姐是一家公关公司的策划部经理,平日工作再忙,她也努力在客户面前保持干练的形象。由于工作出色,刘小姐在业内有着不错的口碑。但最近刘小姐却因为一个小疏忽差点栽了个“大跟头”。“今年秋天来得特早,可我因工作需要还是穿着套裙”,刘小姐告诉记者,“没想到几天后,我就感到咽喉发痛、发痒。去医院一瞧,医生说我得了急性咽喉炎,还开了药嘱咐我按时吃。正巧那时公司接到一个老客户的竞标邀请,我晕头转向地忙了几天就把吃药的事给忘了。竞标当天,轮到我陈述方案时,一张嘴坐在我对面的客户就不自觉地往后闪了一下,我立即察觉到可能是我口中有异味,顿时尴尬得不行。更糟糕的是,我在陈述过程中咽喉痒得要命,只好不时地停下来咳嗽,一紧张还少说了一部分内容。幸亏老客户比较宽容,对方案也较满意,这笔生意才谈了下来,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心有余悸。”刘小姐对记者说道。

  其实,刘小姐的遭遇并非个例。据卫生部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70%的白领患有不同程度的“办公病”,咽喉炎就名列五大“办公病”之首。白领为什么易患咽喉炎呢?专家解释说,白领由于工作压力大,再加上整天呆在封闭的写字楼里,室内空气流通不畅,导致细菌滋生,咽部很容易受到细菌感染而引发急性咽喉炎。另一方面,白领由于工作任务重,经常加班加点而疏忽对身体的保健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该专家还进一步指出,将咽喉炎称之为白领的“形象杀手”并不为过,首先,咽喉炎会导致口中异味,这可是白领社交场合的一大忌;另外,“人未到,声先到”也严重影响了白领们的形象;而由咽喉炎引发的颈椎病则会让白领们时不时地“摇头晃脑”,形象自然大打折扣。

  那么,白领们一旦得了咽喉炎,怎么办呢?专家提醒,首先要及时治疗,千万不要“拖”,因为稍一疏忽就很容易陷入急性咽喉炎----慢性咽喉炎的恶性循环,到时不仅难以根治,而且严重影响白领们的形象和工作。其次治疗咽喉炎要对症下药,这一点最为重要,目前市面上的咽喉炎药品主要以中成药为主,中成药在清热,缓解咽喉痒痛方面作用较好,适用于慢性咽喉炎治疗;市面上的西药种类较少,与中药相比,西药抗菌性强,起效快,对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急性咽喉炎更为适用。此外有的西药咽喉炎含片口味较好,更适合都市时尚一族。

  专家:地铁正成为白领咽喉炎的诱发地

  李女士是一家IT公司的行政人员,因为家住得比较远,所以每天乘地铁上下班。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李女士感到咽喉发痛、发痒,开始没把它当回事,以为不过是天气转凉没有及时添衣的缘故,立马加了一件外套。可没想到自己竟时不时地咳嗽起来,甚至嘴中还发出难闻的异味。这下,李女士慌了神,赶紧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她得了急性咽喉炎,给她开了一些咽喉保健和消炎的药。李女士不敢大意,老老实实地按照医生嘱咐吃药。可几天后,咽喉炎不仅未见好转,反而有加重的趋势。李女士纳闷了,是医生的诊断失误还是药不对症?李女士的丈夫不放心,委托朋友找了一位五官科方面的专家医生。这位专家在仔细检查了李女士的病情后,确诊是急性咽喉炎。可为什么不能及时治愈呢?该专家又详细询问了李女士的衣食住行和工作情况,最后建议她药还是继续服用,不过上班时不坐地铁,改成打的或乘公交车。“咽喉炎与地铁也有关系?”李女士虽然将信将疑,但还是按照专家的话去做了。没想到几天后,咽喉炎竟痊愈了。

  地铁也会诱发咽喉炎?记者带着疑问走访了有关专家。有关专家表示,地铁当然不会使人直接感染咽喉炎。但由于地铁内人员拥挤,缺乏良好的通风设施,空气污浊不堪,自然给病毒、细菌的肆虐传播提供了可能。与其他乘客相比,白领们由于经常乘坐地铁,再加上工作压力大,加班加点又比较多,疏忽身体保健导致自身免疫力下降,因此咽部很容易受到细菌感染而引发急性咽喉炎。而一旦患上咽喉炎,在治疗期间若继续乘坐地铁,就有可能造成重复感染、交叉感染,导致咽喉炎久治不愈的现象发生,特别是那些免疫力低的白领。记者在一家知名医院的五官科门诊处也了解到,近期咽喉炎患者明显呈增多趋势,除了进入秋季天气转凉这一诱因外,其中就有不少类似李女士的情况。地铁易诱发白领咽喉炎这一现象已引起了有关专家的注意。

  那么,白领们是不是就不能坐地铁或是要尽可能少坐呢?专家指出,其实白领们大可不必忧心忡忡,地铁内的环境虽然会诱发咽喉炎,但只要白领们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同时在车厢内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肢体接触与交谈,就会大大降低患病的几率。即使不幸染上了急性咽喉炎,也不可怕,只要及时吃药治疗,就会很快痊愈,不会陷入急性咽喉炎----慢性咽喉炎的恶性循环。


本文来源: http://lady.ewsos.com/a/20071103/9402.html

责任编辑:文慧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