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洗澡竟然是这样

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6/8/31 来源:三九养生堂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  很多人以为现代人洗澡方式和古人一样,其实,并不一样,那么,慈禧太后是怎么样洗澡的呢?古人洗澡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古代慈禧太后是怎么样洗澡的呢?洗澡是很多人比较热衷的事情,那么,你知道洗澡的正确方法是什么吗?女人洗澡的注意事项有什么呢?古人的洗澡方式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人洗澡和现代有什么不同?

  古代慈禧太后洗澡方式
 
  慈禧太后洗澡的方式最能体现中医的观念。慈禧太后洗澡时并不是一般人想象的泡在浴盆里或者泡在浴池里,她是坐在一张四条腿的椅子上——她是绝对禁止全身浸入水中的。
 
  慈禧太后洗澡时并不是一般人想象的泡在浴盆里或者泡在浴池里
 
  现在读者惊讶太后每一次洗澡何以要用一百条毛巾,对此十分不解。其实所谓的洗澡是擦澡,完全依靠宫女用毛巾擦拭身体,而每一条毛巾不用第二次,其实也就相当于洗了一百下。
 
  有人喜欢洗澡,一天甚至洗3次;有人不喜欢洗澡,也许几天才洗一次,那么,你知道古人一天洗几次澡吗?

  古人为什么不愿意洗澡?
 
  什么?常洗澡不利于身体健康?今天的人难以想象,在明清时期,经常洗澡被认为是一种有损健康的行为!洗澡并非当时社会生活的必须之事,其频率也远低于今日。

  常洗澡不利于身体健康
 
  晚清西医东渐以前,在很多人的观念里,清洁身体并不与健康相联系,反而认为经常洗澡有害于健康!即便是今人认为对身体大有裨益的温泉浴,在明清时期也被不少人认为对人体有害处。为什么经常洗澡有害健康呢?
 
  常听老人们叮嘱年轻女生,来例事时不能洗头,否则危害身体健康。女生每月来例假约达一周,这六七天不洗头岂不难受?细查该说法并非今人捏造,而是有据可循。
 
  按照明代太医徐春圃所述,女人月事来,不可洗头,或因感疾,终不可治。频沐者气壅于脑,滞于中,令形瘦体重,久而经络不通畅。
 
  在老中医看来,不仅月事洗头是禁忌,经常洗澡也长期被认为是危害健康的罪魁祸首。太医徐春圃认为:“频浴者血凝而气散,体虽泽而气自损。故有痈疽之疾者,气不胜血,神不胜形也。”洗澡洗多了会导致“血凝而气散”?真是有点吓人呢!
 
  翻看清代名医所著医案,因为洗澡致病的例子还真是不少。书上说有一个叫“王五八”的人(这起的什么名字?),王五八因为“悲忧惊恐,内伤情志”(估计是失恋了),带着悲伤情绪洗澡,结果导致“外泄阳气,络中不宁,血从漏出”。只因为洗了一次澡,王五八居然七窍流血,当真是恐怖至极。
 
  一个叫王孙章的人中午干完农活肚子饿了,吃了“二鸡子,酒数杯”,等到晚上,风雨大作,王孙章露天当风沐浴,等到夜里,“身热寒战,腰背脊强,胸满腹痛”,害了大病。看症状描述,像是洗澡时着凉感冒了。
 
  洗澡怎么就患病了?
 
  原来按照中医理论,洗澡确实容易受到外界风邪的侵害。人如果“强力入水”或者“当檐沐浴”,就可能患感冒,症状是“四肢拘急,头痛发热,恶寒恶风,脉缓有汗”。
 
  出于医疗卫生知识的限制,当时的人还不清楚洗澡后致病的具体原理,患病长期被认为是和洗澡有关。因此,很多养生专家将洗澡视为“洪水猛兽”。
 
  他们认为,人的毛孔排出汗液,证明体内和体外是相通的,洗澡导致毛孔张开,外界的风邪就会从毛孔进入人体,而人体的真气也会从毛孔中流失,所以经常洗澡会耗损人的真气——洗多了,人就废了。
 
  因此,清代养生专家曹庭栋专门告诫老百姓洗澡的“危害”——“浴必开发毛孔,遍及于体,如屡屡开发之,令人耗真气”。
 
  明清时期,人们不仅认为经常洗澡不好,不当时令的洗澡也被视为大忌。洗澡是要选黄道吉日的,为了方便老百姓选日子,乾隆四年朝廷专门具体公布哪一天洗澡是“吉”,哪一天洗澡是“忌”。
 
  清代人对一年十二个月的沐浴宜忌都有详细说明,以农历六月为例,初一、初七、二十二这三天宜沐浴,二十七“杞汤浴,至老不病”;初六这一天忌沐浴,否则“令人体臭”。

本文来源: http://lady.ewsos.com/bwbj/qtbw/20160831/1405914.html

责任编辑:王晶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