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过频如何解决淋漓不止

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10/10/4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经期间,出血过多还会导致贫血,严重时还可发生出血性休克而危及生命。月经淋漓不止或月经频繁,会令人惊恐不安:为什么出血这么多、月经为什么这么频?

  1.假如卵巢没有排卵,也就不能同时分泌雌、孕两种激素,那么子宫内膜只受一种激素即雌性激素的刺激,内膜不断增生,由于没有孕激素与之对抗,内膜增生时没有致密坚固的支架做支撑,组织非常脆弱、血管增长过多,很容易发生部分内膜自发性破溃出血,出血后内膜开始自行修复,一处未补好而另一处又出现自溃出血现象。

  待雌性激素撤退时,整个子宫内膜又开始脱落,真正的月经又来了,由于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多,使子宫内膜不易自行修复。子宫内长期存在的大量破碎的内膜激活了血管内纤维蛋白溶酶(一种溶血物质),它使修复血管破口处的血小板也同时被溶解,这就使破损部位不易形成血凝块,血管无法被堵住,进一步加重了出血。此时正常的秩序被打乱,子宫里内膜脱落此起彼伏,溶血与凝血相互对抗,一片混乱景象。表现在患者身上就是阴道出血没有一定的周期,行经时间长短不一,有时淋漓不尽,有时大量出血。这种情况医学上称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见于青春期少女和更年期女性。

  2.假如卵巢有排卵,但排卵后雌、孕激素分泌不足,对子宫内膜的增生缺乏后续的支持,造成子宫内膜只受排卵前雌激素的影响而有少量的增生,后期增生尚未达到应有的厚度,雌、孕激素便早早撤退,内膜因缺乏雌、孕激素的支持而提前脱落,这就形成经血过早排出,但出血量不是很多。这种月经周期缩短的表现,临床称月经频发。这种情况称黄体功能不足引起的排卵性月经失调,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妇女。

  3.假如有排卵,排卵后雌、孕激素的分泌也正常,内膜增生过程良好,但雌、孕激素不是迅速撤退,而是恋恋不舍,使整个撤退期延长。内膜一方面因激素撤退而脱落出血,另一方面又不断受残留激素的刺激而增生,造成内膜不能如期完成脱落过程。表现为月经周期正常而行经时间延长,且出血量增多。这种情况称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

  第一种情况多发生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女性,但发病原因并不相同。在青春期是由于神经中枢与卵巢之间尚未建立稳定性的调节关系,信息链接不稳定,从而导致卵巢不能排卵;而更年期则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无卵可排,所以造成无排卵性功血。在治疗上,采用内分泌治疗极为有效。青春期以调整月经促排卵为主,生育期以调整月经辅佐黄体功能为主,更年期则以减少出血量诱导绝经为主。

  第二种情况可发生于整个育龄期女性。正常情况下,卵巢排卵后,卵子的外壳——卵泡退变成黄体,由黄体分泌雌性激素、孕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增生、变厚。由于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排卵后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缺乏足够的性激素而停止增生,于是提前脱落出血。治疗以促进黄体功能为主,多采用激素治疗。

  第三种情况也发生于育龄期妇女。由于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调节紊乱,引起黄体萎缩时间延长。治疗以促进黄体功能、补充孕激素为主。其目的是促使黄体萎缩,内膜完整脱落。

  作为女性,如果一旦出现月经过多,月经周期缩短,行经时间延长等情况时应积极就医。在就诊前要仔细回忆自己月经来潮时间、结婚时间、生育情况、避孕措施,月经从何时开始不正常,月经有无规律的周期,行经时间几天,出血量多少,每月用几包卫生巾,经血颜色,有无血块,以往有无停经史,有无生殖器疾病,患病前有无精神紧张、情绪打击等因素,治疗经过、用药情况等等。如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如肝病、血液病、高血压、贫血等时也一定要及时提供给医生,因为这些都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对于全身疾病或生殖器疾病引起的情况,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病,也就是引起月经不正常的疾病;如果是由功能失调引起的,在医生用药的同时,也不应忽视精神方面的调理,因为神经内分泌功能受情绪影响很大,在治疗中不能完全依赖药物。

  那么,月经过频、过多的女性朋友怎样才能配合医生做好治疗呢?

  1.患有全身疾病的患者,在治疗原发病期间,还应注意增加营养,多休息。

  2.患有生殖器疾病的患者,在治疗妇科疾病的同时,还要注意外生殖器的卫生清洁。月经期绝对不能性交,以免感染。内裤要柔软、棉质,通风透气性能良好,要勤洗勤换,换洗的内裤要放在阳光下晒干。

  3.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应注意精神、情绪方面的调节。因为月经病不是一个单一的妇科范畴的疾病,它与神经系统的关系极为密切。精神紧张,情绪变化,常可引发月经不正常,而药物的作用常常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在治疗月经病时,必须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波动。如果是少女初潮,则更没有必要紧张,随着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逐步稳定完善,月经就会正常起来。

  4.经期不宜吃生冷、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并注意保暖避寒。


本文来源: http://lady.ewsos.com/a/20101004/309923.html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碧碧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