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女性第一杀手冠心病

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医网摘要:尽管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了女性健康的首要杀手,但大多数女性仍没有意识到心脏疾病的危害。专家呼吁,面对冠心病这个静悄悄的杀手,女同胞们必须引起警惕。

  据世界心脏联盟统计,最新研究表明,女性冠心病死亡率已显着高于男性,心脏病已成为全球女性第一大杀手,超过1/3的妇女因心脏病或中风死亡,每年接近800万人。女性因心血管病的死亡人数是因宫颈癌、乳腺癌等癌症死亡人数的两倍。但让专家担忧的是,尽管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了女性健康的首要杀手,但大多数女性仍没有意识到心脏疾病的危害。专家呼吁,面对冠心病这个静悄悄的杀手,女同胞们必须引起警惕。



警惕!女性第一杀手冠心病

  一、冠心病症状不明显误诊率高

  女性患冠心病的漏诊和误诊率为什么比男性高?一是因为女性自身的生理因素,二是因为病症一开始表现得并没有男性那么明显和强烈。

  女性绝经以前,雌激素对心血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女性50岁以后,进入更年期,雌激素逐渐减少,在绝经后,雌激素保护逐渐失去,患冠心病的几率会越来越高。有些医生对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的男性患者,首先考虑的可能是冠心病;而对出现类似症状的更年期女性患者,多考虑为心脏神经官能症或更年期综合征,以至延误了治疗。

  另外,一般来说,男性患冠心病时,通常会有呼吸困难、胸痛的典型症状。但女性心脏病发作时,痛可能上至下巴,下至手臂甚至脐周,甚至很多女性还并没有胸痛感觉,仅感到疲倦、气短、恶心或消化不良、背痛或腹痛等。据最新研究显示,女性冠心病治疗率低,在心脏病发作后的1年内,42%女患者会病逝,比男性患者高1倍,而女性在第一次心脏病发作后,比男性更易再发作。所以,专家提醒,经常会出现胸闷、胸痛、背痛、腹痛等症状的女性,一定要采取慎重态度,到大医院或心脏专科进行一系列检查以明确诊断和进行治疗。

  二、如何预防冠心病?

  三、冠心病遗传因素

  四、冠心病的护理

  五、冠心病的治疗

  六、冠心病之心肌梗塞患者的急救措施

$SplitPage$

  二、如何预防冠心病?

  1、合理饮食,不要偏食,不宜过量。要控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食物,多吃素食。同时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限制体重增加。

  2、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保持足够的睡眠,培养多种情趣;保持情绪稳定,切忌急躁、激动或闷闷不乐。

  3、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活动,增强体质。

  4、多喝茶,据统计资料表明,不喝茶的冠心病发病率为3.1%,偶尔喝茶的降为2.3%,常喝茶的(喝三年以上)只有1.4%。此外,冠心病的加剧,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及血栓形成有关。而茶多酚中的儿茶素以及茶多本酚在煎煮过程中不断氧化形成的茶色素,经动物体外实验均提示有显着的抗凝、促进纤溶、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5、不吸烟、酗酒:烟可使动脉壁收缩,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而酗酒则易情绪激动,血压升高。

  6、积极防治老年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与冠心病关系密切。

  7、预防冠心病应积极降压。下列病人达标血压应为130/80mmHg,包括:糖尿病、慢性肾病、冠心病(CAD)等危状态、颈动脉病(颈动脉杂音、超声或血管造影证实有颈动脉异常)、周围动脉病、腹主动脉病。Framingham危险评分≥10%。无以上情况达标血压为140/90mmHg。有心肌缺血表现病人,血压应慢慢下降,糖尿病人或>60岁者舒张压(DBP)低于60mmHg要小心降压。老年高血压病人脉压大者,收缩压(SBP)下降时,DBP也会降得很低(<60mmHg)。要密切注意心肌缺血症状。很老的老年人(>80岁者),降压治疗能减少脑卒中危险,但是否能减少CAD,还不肯定。

  8、长期夜间工作易患冠心病

  丹麦国家职业健康研究院的专家在全国开展了一项大规模调查,结果表明,夜间工作者易患冠心病。专家们以1293888名20~59岁的男性作为调查对象,分白天、夜间两组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调查。结果表明,夜间工作组因冠心病入院治疗者比白天工作组多1.15倍。专家认为,主要原因是夜间工作者身体的24小时正常生物节律被打破,易导致体内各脏器功能失调,睡眠欠佳、影响身体恢复和休整;饮食改变,吸烟增加,体育活动减少;社交活动减少,易导致精神压力增加等。上述诸因素均可能增加冠心病发病危险。
$SplitPage$

  三、冠心病遗传因素

  有的人因父母有冠心病或心肌梗塞,担心自己以及子女也会得这种病,甚至自称他们是"冠心病家族"。

  一家几辈都有人得冠心病的情况确实有。这个家族中的年轻人对此病警惕性特别高,也是很自然的。但如把它理解为"命中注定"、"在劫难逃",那就没有什么积极意义了。因为,这种担忧焦虑的心态本身不但不利于预防冠心病,甚至可说是心理上的一种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到底占多大分量,可以通过对冠心病的一些危险因素来分析。

  肥胖和高脂血症,除一部分有家族性外,大多数为饮食过量,饮食结构不合理及缺乏体力活动所致。糖尿病本身有家族因素,但如注意节食,避免过胖,也能使发病可能性减低;已有糖尿病者,只要进行合理治疗,它对心血管的危害性也可明显减轻。高血压也有些家族因素,但又与性格急躁、容易紧张、激动以及膳食中摄入盐偏高等有关。至于吸烟、酗酒等,更明摆着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问题。

  由此可见,冠心病和通常所称的遗传性疾病有很明显的区别。某一个家庭内病人较多,往往是由于一家人长期共同生活,有相同或近似的生活习惯,甚至在为人处世的性格上也差不多。比如,吃的咸,喜油腻,不爱活动,工作顶真,性格执着,不善于在情绪上自我放松,等等。这些都主要是"后天"的。虽说"秉性难移",但如果深刻认识到它们对健康的不利影响,却完全可以逐渐改变,从而使冠心病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事实上,这就是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所公认为最省事、最有效的"一级预防"措施。

  许多人都知道,美国是冠心病高发国家之一。如果按一般遗传或家族的概念去衡量,他们中的"冠心病家族"一定比我国多得多,他们的年轻人中发病率也似乎应有越来越多的趋势。但事实上,近些年美国冠心病却有所减少。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是消极地看待冠心病多这个现实,而是用追本求源的态度,针对人群中肥胖和高脂血症者多等情况,提出减少食量、改善饮食结构、增加体育锻炼,限制吸烟等。通过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可观的成效。

  和西方人相比,中国人具有更多的好条件,比如,传统的日常饮食用植物油,蔬菜粮食为主,少量肉、蛋及奶类,这是一种符合健康要求的平衡膳食。在体力活动、生活习惯和心理状况方面,也有许多可取之处,这些都是中国冠心病较少的原因。不过,中国人膳食中盐摄量较高,约比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量高一倍多,吸烟的人也最多,这些是不好的。随着生活的改善,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有所上升,也值得注意。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在心理行为方面还得善于进行调节。

  不能说冠心病和遗传因素丝毫没有关系,但从前述可知,在预防冠心病这个问题上,人们自己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消极认命纯属有害无益,"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才是正确的态度。
$SplitPage$

  四、冠心病的护理

  1、防止受冷

  冠心病患者受寒冷的刺激,会使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心脏需氧指数相应增高,然而有病变的冠状动脉不能根据心脏的需要,相应增加对心脏的血液供应。而且经口和鼻吸入的冷空气还可反射性地引起冠状动脉收缩,对心脏供血减少。寒冷刺激使心脏血液供应需要量增加,又因冠状动脉的收缩而减少了对心脏的血液供应量,两方面均能促使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如果心肌缺血很严重或持续时间很长,则发生心肌坏死,即为急性心肌梗塞。此外,寒冷还可能影响血小板的机能,使其粘滞度增高,易形成动脉血栓。

  因此冠心病人在寒流突降,大风聚起时,要做好预防,以免病情恶化。具体措施是:1、注意保暖,出门时最好戴口罩,以防冷空气刺激:2、避免迎风疾走;3、避免疲劳、紧张、激动;4、避免引起冠心病发作的其他诱因,如吸烟、饱餐等;5、坚持预防用药。

  2、冠心病患者要加强心理的自我调整。冠心病患者大多与人的性格心理活动有很大关系,所以在我们生活当中,要注意心理的调整,从以下四个方面去预防治疗冠心病:(1)遇事心平气和。冠心病患者往往脾气急躁,故易生气和得罪别人。必须经常提醒自己遇事要心平气和,增加耐性。(2)要宽以待人。宽恕别人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平静和安宁,有益于冠心病的康复,而且能赢得友谊,保持人际间的融洽。所以人们把宽恕称作"精神补品和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维生素"。(3)遇事要想得开,放得下。过于精细、求全责备常常导致自身孤立,而这种孤立的心理状态会产生精神压力,有损心脏。冠心病患者对子女、对金钱、名誉、地位以及对自己的疾病都要坦然、淡化。(4)掌握一套身体锻炼和心理调节的方法。如自我放松训练:通过呼吸放松、意念放松、身体放松或通过气功、太极拳等活动,增强自身康复能力。

  3、冠心病患者怎样科学睡眠

  注意睡前保健:晚餐应清淡,食量也不宜多,宜吃易消化的食物,并配些汤类,不要怕夜间多尿而不敢饮水,饮水量不足,可使夜间血液黏稠;睡前看电视也应控制好时间,不要看内容过于刺激的节目;按时就寝,养成上床前用温水烫脚的习惯,然后按摩双足心,解除疲乏。

  注意睡眠体位:冠心病宜采用头高脚低右侧卧位,减少心绞痛的发生。冠心病人若病情严重,已出现心衰,则宜采用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避免左侧卧或俯卧。

  注意晨醒时刻:清晨是心绞痛、心肌梗塞的多发时刻,而最危险的时刻是刚醒来的一刹那。因此,冠心病患者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不是仓促穿衣,而是仰卧5~10分钟,进行心前区和头部的按摩,做深呼吸、打哈欠、伸懒腰、活动四肢,然后慢慢坐起,再缓缓下床,慢慢穿衣。起床后及时喝一杯开水,以稀释变稠的血液。

  4、最新研究发现:银杏叶片有效治疗冠心病

  患者140人分为两组,经过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与银杏叶片80mg。给与复方丹参滴丸,10粒含服。两组均为1个月为一个疗程。经过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心电图、血蜡的变化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明显缓解,心肌缺血明显改善,血清总胆固醇平均下降了0.50mmol·L^-1(P〈0.05),同时降低了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和持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更好。结论是银杏叶片对治疗冠心病是安全有效的药物。
$SplitPage$

  五、冠心病的治疗

  1、纯中药治疗冠心病药方:

  [成份] 北山楂 野丹参 金英子肉 制何首乌

  [方解药理] 山楂能治高血脂 高血压 冠心病并抗癌抗衰老。金英子有造血 活血 软化动脉血管的作用;丹参有扩张血管与增进冠状动脉流量的作用,可治冠心病 心绞痛 心肌梗塞 心动过速等。何首乌能治头晕 胆固醇过高等症。蜂蜜是健康的呵护神,治疗心脏病有效。

  [用法用量] 每次10克 日服1-2次每包服用10天一月3包 用蜂蜜或温开水送下。1-2个月见效。

  这是西医开的方子!因为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这和西医是完全没有联系的。而上面的处方,没有辨证,仅仅是中药的西医成分研究,不具有中医用药指导意义。而且这些药连组方理论都不遵循,很难想像可以治病。如果不巧治好病的话,我只能说那是其他西药的治疗作用。不信你可以停掉西药,光用这个方子试试。

  总之不建议服用这个用西医理论指导的中药药方。

  2、冠心病治疗有效的偏方:

  (1)宽胸气雾剂或复方细辛气雾剂,疼痛时雾气吸入。

  (2)救心油,疼痛时擦人中处并作深呼吸运动。

  (3)三棱、莪术粉各1g,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

  (4)延胡索、广郁金、檀香等分为末,每次2~3g,温开水送服,每目2~3次。

  (5)参三七粉、沉香粉、血竭粉(2∶1∶1和匀),温开水送服,每次2g,每日2~3次。

  (6)山萘,细辛,丁香各2份,乳香,没药,冰片各1份,共为末,温开水送服,每服1.5~2g,每日2~3次。

  (7)冠心膏,在膻中、心俞、虚里或心前区,各贴一片,每次任选两穴。

  (8)栀子、桃仁各12g研末,加炼蜜30g调成糊状,摊敷在心前区,纱布敷盖,第1周每3日换药1次,以后每周换1次,6次为1疗程。

  3、冠心病的按摩治疗

  冠心病除了采用药物、针灸等治疗方法外,按摩治疗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医生或患者家属如能正确地施行按、压、揉、推、拿等手法,同样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治疗冠心病的有效穴位和按摩手法简介如下:

  (1)点按内关穴。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之合穴,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旁络三焦,其经络循行路线起于乳旁,外走上臂内侧,下行至中指指端。中医学认为,心经为本经,心包络经则与心经互相联络,心脏有邪,心包络直受其过,若心脏有病,可以反映于心包络经,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络经的重要合穴,所以能治冠心病等心脏病。当心绞痛、心律失常发作时,用力不停点按内关穴,每次3分钟,间歇1分钟,能迅速止痛或调整心律。

  (2)揉灵道穴,灵道为手少阴心经的经穴,位于小指内侧腕关节上1寸(指中医的同身寸法)处。有人发现,约91%的冠心病患者,左侧灵道穴有明显的压痛。冠心病犯病时,可用拇指先轻揉灵道穴1分钟,然后重压按摩2分钟,最后轻揉1分钟,每天上下午各揉1次,10天为一疗程,间歇2~3天,可进行下一疗程。经观察,揉按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明显减轻,心电图亦有改善。

  (3)选穴膻中或背部两侧膀胱经之肺俞、心俞、厥阴俞等穴,用拇指作按揉法,腕推法,一指禅点按法,每次15分钟,每天1次,15次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停服强心药及其他药物。治疗一疗程后随访观察30例冠心病伴左心功能不全者,结果,胸痛心悸、气短乏力、阵发性呼吸困难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中医学认为:人体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冠心病患者在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的循经穴位,以前胸部的膻中穴,背部的心俞穴,均有较为敏感的压痛点,按摩这些穴位,能起到疏通气血,强心止痛的效果。特别是重按内关穴对于缓解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的危急状态,及时救治病人有重要意义。
$SplitPage$

  六、冠心病之心肌梗塞患者的急救措施:

  1、安静:发病4小时内,发生心室颤动和猝死的危险性最大。应就地平卧,任何搬动都会增加心脏负担,危及生命。

  2、镇痛:舌下含硝酸甘油片。

  3、吸氧:有条件时应立即吸氧。

  4、复苏:经上述急救见效不明显时,应立即口对口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5、求救:很快与医院、急救站联系,请医生速来抢救或送医院抢治。

>> 更多冠心病知识

>> 冠心病咨询


本文来源: http://lady.ewsos.com/a/20100308/21932.html

责任编辑:amy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