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是唤醒婴儿的语言钥匙

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09/10/12 来源:当代家庭教育报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有的父母看见别人家同龄的宝宝已经咿呀学语、开口说话,而自己的孩子还懵懵懂懂,既不会叫人,其实大可不必着急。唤醒婴儿的语言与智慧的钥匙就掌握在父母手中。

  语言是人类智慧的大门。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当宝宝呱呱落地,每一位年轻的父母都异常激动兴奋,急切地盼望他(她)早早会叫爸爸妈妈,快快长成聪明伶俐、人见人爱的孩子。只是随着时间一天天推移,有的父母看见别人家同龄的宝宝已经咿呀学语、开口说话,而自己的孩子还懵懵懂懂,既不会叫人,也不会“再见”等玩意儿,就着急起来。他们担心宝宝是不是愚笨,是不是弱智,是不是智力有问题。



交流是唤醒婴儿的语言钥匙

  其实大可不必着急。唤醒婴儿的语言与智慧的钥匙就掌握在父母手中。

  差异是人类进化的必然

  遗传基因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每一个儿童的发展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特殊性和差异性。这是生物进化的多样性决定的。在我们周围不是有许许多多例子吗?

  夏女士自从生了宝宝,就做起了全职太太。每天除了照顾宝宝的吃喝拉撒睡,就是陪他玩,给他讲故事,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宝宝半岁多时就开口叫爸爸妈妈了,一家老小高兴的了不得。虽说宝宝只是伊伊呀呀地和妈妈交流,可夏女士觉得他能听懂大人的话,并在努力用自己的方式表达。

  张妈妈的儿子8个半月了,喜怒哀乐各种表情都会。父母每天下班回家,他兴奋得又笑又跳的,就是有一点儿不好,至今还什么都不会说。妈妈教他认东西、认人,他好像没听见,理都不理,眼见看着其他地方。

  李女士夫妇整天忙工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宝宝一直由保姆带着,除了每天早上到楼下玩两个小时,其余时间只有保姆和宝宝两个人在家。现在宝宝已经满20个月了,会用各种动作表达自己的要求,就是金口难开,只会说妈妈、猫猫、大大等几个词。

  王妈妈家的妞妞很早就咿呀咿呀学说话了,可是现在已经14个月了,不知道为啥不爱说了,还是仅仅会叫爸爸、妈妈、爷爷、妹妹。大人有意识地教她说话,她也不学,就喜欢自己一个人一边玩一边嘟嘟囔囔的,谁也听不懂她在说什么。

  上面这些婴幼儿的情况,不正说明了发展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每个孩子拥有的遗传基因不同,后天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生长发育状况又怎能相同呢?父母千万不要总拿别人家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抚育孩子不是生产机器零件,不可能用一个模子去套。而你所需要做的恰恰是要为宝宝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努力用爱心、耐心去和宝宝交流沟通。
$SplitPage$

  眼睛是交流的金钥匙

  新生的婴儿虽不会说话,但是他已从妈妈的哺乳、抚摸以及爱抚欣赏的目光中感受了母亲浓浓的亲情。妈妈的笑脸是宝宝初次步入人间,频繁看到的面孔,从此他享受到温暖、幸福和母爱。妈妈那双慈爱会说话的眼睛,向宝宝传递的是亲情、友善、快乐的信息。在婴儿情感意识萌发的初期,亲子间眼睛对眼睛的交流融入的那份拳拳爱心,会早日叩响智慧的大门。

  许多母亲的亲身经验表明,与还不会说话的婴儿交流,眼神和手指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你给他讲故事,眼睛却看着别处,宝宝的注意力会很快从你身上移开。如果你想教他认识物品,拿起一只苹果说“这是苹果”,或者用手指着电视说“这是电视”,他就会在手指的指认下接受“苹果”、“电视”这个词汇的。

  眼睛是直视心灵的窗户。母亲和婴儿说话时一定要用慈爱的目光注视他的眼睛,用赞赏、欣喜的眼光回应他的要求。无论是喂奶、换尿布、做抚摸操,还是哄他睡觉,你都要用温柔的语言、甜蜜的微笑与他交流,让宝宝知道,妈妈时刻关爱着他。新生儿的认知、情感、语言、智力等方面的发展,与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密切相关。

  当母亲的都有这样的经验,你用笑脸去逗宝宝,他会咯咯地笑出声;你若装作生气唬他,他会撇嘴哭泣。婴儿的喜怒哀乐离不开成人语言、表情的刺激。所以,妈妈在与宝宝交流时,一定要注意表情、态度和语气,尽量避免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给孩子。

  对1岁左右的婴儿来说,父母需要多多抽出时间和他交流、倾听。这种倾听不是真要听他说什么,而是用爱来浇灌、滋养宝宝稚嫩的心田。此时,眼睛、耳朵以及肢体拥抱等非语言的沟通,同样是宝宝语言发育所需要的听说活动的一部分。在这样的交流中,宝宝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情感刺激,愿意做出积极的回应。
$SplitPage$

  6个月到1岁的宝宝处在前言语阶段,其特征主要有:

  一是按次序进行交流。宝宝好像能理解别人说的话,能对说话人头和手的移动做出反应,在别人说话停顿时,他会发出咕咕声或者露出微笑。这些就是按次序进行交流的特点。

  二是使用姿势。在别人说话时,宝宝的眼睛凝视对方,并会用手指指向,用点头、摇头等来表示。

  三是对声音进行分辨。宝宝背着身就能区分妈妈和家中其他人的声音,同时还能区分出不同种类的声音,比如:小狗“汪汪”,汽车“嘀嘀”,包括成人说话的语气是高兴的声音还是生气的声音。

  除极特殊的情况,各家的宝宝都具有这些特征,完全符合语言的正常发展。尽管有宝宝的咿呀学语开口早一点,有的宝宝光听不说令人着急,其实他们都在努力地吸收、分辨、模仿语音、储备语言,为学习说话打基础。

  因此,在这个阶段父母要多和孩子说话,清晰地告诉宝宝一些他生活中熟悉的、具体词汇的发音,最好用缓慢夸张的声调,反复重复这些词,使宝宝逐渐从分辨、模仿语音,到把这些语音和词汇概念联系起来,最终促进的语言发展。
$SplitPage$

  用爱心开启智慧之门

  处在前语言期的婴幼儿,有没有语言刺激发展是不一样的。有的父母因工作忙把孩子交给老人或者保姆带,又赶上老人或保姆偏偏性格内向不爱讲话,有的父母虽自己带孩子,但经常扔给宝宝一堆玩具,自己却去忙其他事情,这些都对宝宝的语言发育十分不利。

  婴幼儿语言与智力的萌发有一个积累和渐变的过程,千万不要认为宝宝现在还不会讲话就忽略他。做父母的需要懂得,多付出爱心,多一些语言环境的刺激,能帮助婴幼儿构建外部世界的知识,在潜意识状态下获得经验,从而促进与他人的交往,发展认知和情感。

  发展婴幼儿语言能力的方法很多,每位家长可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采用,及早进行培养和训练。

  技巧一、教宝宝指认人与物。父母是最先教宝宝指认的家庭成员,比如教他指着说:“妈妈”“爸爸”“宝宝”,让他在具体的人与“妈妈”“爸爸”“宝宝”的词汇之间建立联系。然后再从指点东西开始教,比如宝宝对某件东西感兴趣,你就用手指点着告诉他这是什么,并教他指着那个东西说出物品名称。

  技巧二、教宝宝打招呼。其实,这就是老北京人常说的教孩子玩意。比如:拍手是欢迎,挥手是再见。你可以跟他用玩具做游戏,教他和娃娃、毛绒兔、玩具熊打招呼,手把手地教他拍手、挥手,再拿着娃娃当木偶对他边做动作边说“欢迎”、“拜拜”。当宝宝学会这些动作后,遇到其他人在父母的提示下,他就可以自觉地打招呼了。这也算是最初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吧。

  技巧三、教宝宝用动词表示需要。宝宝刚学会一些简单的名词后,常常用名词表示动作或需要。比如:他要喝奶就指着奶瓶说:“奶,奶。”他要拿球就指着皮球说:“球,球。”这时,你不要急着把奶瓶或皮球给他,而是告诉他“喝”、“拿”的发音并用动作演示,让他跟着模仿体会这个语音与动作的联系。

  技巧四、做表情游戏教形容词。表情游戏是亲子间最常见的交流方式。妈妈抱着宝宝,或与宝宝面对面坐着,然后用笑脸说:“宝宝高兴,乐一个。”宝宝就会拍着小手乐。妈妈说:“生气。”宝宝会噘起小嘴。妈妈说:“伤心。”宝宝咧开嘴装哭。妈妈要耐心地把这些词交给宝宝,再和宝宝轮流一边说一边作表情。这些双音节的词学起来有难度,宝宝暂时学不好没关系,只要能体会到词的意思就可以了。

  技巧五:鼓励宝宝发出主动语言。父母有意设置一些交流情景,比如:当宝宝想吃糖时,把糖盒给他,他的小手自然是打不开的。他会着急地拍打盒子。此时他想要糖,“啊啊”迫切地表示。你张大嘴示范说“开”, 等到他说出“开”时,再打开盒子。再比如:把宝宝喜欢的娃娃放在书柜里,他看得见,就是拿不到。他会牵着你的手,让你给他拿。你不要马上给他,而是教他说“要”,刺激他模仿你说话。

  总之,父母要充满爱心和期待,充分利用生活中吃饭、穿衣、游戏等各种活动,随时去和宝宝交流沟通,有意识地创造刺激宝宝说话的语言环境。记住在这个过程中,你的眼睛一定要注视着宝宝,你的表情要丰富、肢体语言要活泼,声音柔软温和,语调缓慢夸张,传递的不只是词汇,更重要地是刺激孩子大脑语言中枢的发育。不论宝宝成长的快慢,相信爱心定会开启智慧的大门。


本文来源: http://lady.ewsos.com/a/20091012/19824.html

责任编辑:Jinmy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