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孕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医网摘要:

  

  女人的孕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怀孕是个复杂而奇妙的过程。简言之,就是左右两个卵巢轮流孕育出一个健康卵子,然后卵子被输卵管拣拾起来,并在这里等待与精子的相会。而精子则想拼命地冲过子宫颈粘液、子宫等形成的层层障碍,与卵子在输卵管内相遇并结合成为受精卵,再被输送回子宫腔。而只有在子宫能提供舒适的“住宿条件”时受精卵才能在这里安家并生长发育成胎儿。

  因此,良好的孕力需要一系列健康指标的配合,其中,对于女人来说,卵巢、输卵管、子宫、宫颈是影响你“孕力”的重要因素。

  1.宫颈和阴道--精子能成功穿越障碍吗?

  宫颈和阴道是考验精子的第一道关口。卵子能否胜利遇到精子,第一步就是要通过它的考验。因为有宫颈粘液的存在,精子要想进入子宫简直就如同要穿过一个迷宫。而这个迷宫的难易程度是由宫颈粘液的量和形状来决定的。

  宫颈疾病——断送精子前程

  临床发现,雌激素不足或宫颈管感染时,都会改变粘液的质和量,影响精子活力和进入。宫颈息肉、宫颈肌瘤则能堵塞宫颈管,从而影响精子通过。专家说,阴道和子宫颈黏膜具有免疫作用,一旦误以为精子是入侵者,就会对精子痛下杀手。这时精子要想进入子宫就不是简单的通过迷宫了,而是超级马里奥德暴力版。

》》》看点:女子亲述人工受精全过程

  点击进入医网女性母婴频道查看更多怀孕优生孕期保健分娩妈妈育儿心经宝宝营养的精彩内容~~

$SplitPage$

  2.卵巢——卵子孕育成功了吗?

  卵巢是孕育卵子的器官,通常成人的卵巢相当于本人拇指指头大小。然而,就是这个我们肉眼无法看到因此也无从想象的器官,却掌管着女人一生所能拥有的全部400个卵子的制造和释放任务。任何一点小小的差错,都会使孕育过程成为不可能执行的任务。说卵巢是生命的源头,一点不为过。

  月经,女人的孕力晴雨表

  规律的月经是卵巢功能正常的标志。每次月经来潮,都意味着你的卵巢都尽职地释放了一枚卵子,虽然她并不能保证这枚卵子的质量如何、是否能与精子相遇。专家说,月经在25岁到35岁之间最规律,卵巢的功能也相对最稳定。

  因此,我国政府建议的25-30岁的最佳生育时间是非常科学的。医学上普遍认为女人的卵巢功能从35岁后就开始逐步下降。但事实上,每个人对自己的护养方式不同,卵巢的生理年龄也不一样。

  点击进入医网女性母婴频道查看更多怀孕优生孕期保健分娩妈妈育儿心经宝宝营养的精彩内容~~

$SplitPage$

  3.输卵管--精子和卵子成功相遇了吗?

  输卵管是精卵结合的要塞--它一方面提供精卵相遇的场所,另外还为精卵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提供养分;同时,还负责运送卵子、胚胎至子宫腔内。

  子宫内膜异位--让精卵无法相遇的罪魁

  一颗充满生命力的卵子无论如何也无法拥抱哪怕最茁壮的精子--如果输卵管不通畅的话。临床发现,30%左右的女性不孕是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做怪。一枚卵子的最终胜利,需要畅通的输卵管的支持。

  专家说,除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炎症或手术都有可能引起输卵管粘连,从而影响输卵管拣拾卵子及蠕动功能,无法正常运送受精卵到达子宫。粘连严重的输卵管更犹如断掉的鹊桥,精子和卵子只能彼此眺望而无法拥抱彼此。

  点击进入医网女性母婴频道查看更多怀孕优生孕期保健分娩妈妈育儿心经宝宝营养的精彩内容~~

$SplitPage$

  4.子宫——受精卵成功安家了吗?

  子宫被叫做生命的摇篮。一枚受精卵如果遇到了一个温暖舒适的子宫环境,会更快乐健康地在这里安家。着床以后,子宫内膜开始积极地生长、增厚,为受精卵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子宫疾瘤——让受精卵无法安家

  受精卵是位挑剔的住客。子宫里如果有肿瘤或炎症,都会让辛苦到达的受精卵遭遇淘汰的命运。另外,子宫内膜结核、内膜息肉或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等问题都会影响受精卵着床,降低妊娠率。

  形象地说,受精卵就是一位挑剔的豌豆公主,如果“床垫”不够舒服就会夭折,子宫粘膜下肌瘤就是那粒致命的豌豆,可造成不孕或孕后流产。

  另外,专家说,频繁人工流产更是对子宫的戕害,因为刮宫手术会让子宫内膜变薄,不利于受精卵的着床和发育。而子宫的位置和角度(前倾或后倾)则会影响子宫颈口能不能充分浸泡在精子池中,这对女人的孕力也有影响。

  专家说,月经在25岁-35岁之间最规律,卵巢的功能也相对最稳定。因此,我国政府建议的25-30岁的最佳生育时间是非常科学的。

》》》女性受孕的最佳黄金期

》》》男子捐献精子过程实拍(组图)

》》》检验怀孕的三种基本方法[图]

  点击进入医网女性母婴频道查看更多怀孕优生孕期保健分娩妈妈育儿心经宝宝营养的精彩内容~~


本文来源: http://lady.ewsos.com/a/20080509/15267.html

责任编辑:陈彦婷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