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女性权力风行榜(图)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 2008/1/16 来源: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
“现代奥运会之父”顾拜旦在奥运会创办之初说:“女人的荣耀来自她生孩子的数量和质量。在体育方面,她们最大的贡献应该是鼓励自己的儿子创造好成绩,而不是自己去破纪录。”
现在,只剩下拳击一项是女性禁区。
不仅如此,女性已经成为潮流的全方位引领者,在各个层面纷纷上位。
就如下面呈现的五位精彩女性。
何慧娴:
“心理素质不好的人,坐不上这个王位。”
何慧娴: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体育总局新闻发言人,参加过五届夏季奥运会和三届冬季奥运会
何慧娴站在台上,代表国家体育总局,代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体育媒体,代表中国奥运代表团发言、答记者问;她是无数珍贵瞬间的见证人——参加过5届夏季奥运会和3届冬奥会,亲眼目睹女排三连冠和刘翔登顶;她倡导和推动多项体育盛事在中国落地生根——从高尔夫国际名人赛到劳伦斯体育颁奖晚会。
台下,她修长挺拔,淡妆,紫色大印花裙,反应极快,十年前的事情记忆清晰并详细描述,她笑言自己特别厚爱运动员,有人要欺负他们,会为他们打抱不平。
说起与运动员的亲密情谊,她神采飞扬,“你们知道吗?郎平对我的称呼是“管家”。申雪和赵宏博跟我特别要好,宏博跟腱受伤的那段时间,我一直都在安慰和鼓励他,他参加盐湖城冬奥会比赛,做准备的时候还在给我发短信。以前的羽毛球冠军韩健,现在每次去马来西亚,他们一家人都特别热情。邢慧娜在深圳参加颁奖晚会,她从高原上穿着球鞋和运动服下来,我说大家不要再看你运动场上的样子了,带着她去买衣服。罗罗,她会有些激烈的言辞,但不要苛求运动员,她是一个真实的人,一定是有个性的。十全十美的人必定四平八稳,但这样的人成不了世界冠军。”
“奥运会是竞技体育,这里能者为王,这是很简单的哲学。但是,心理素质不好的人,坐不上这个王位。”
M.C.:您记忆中2001年7月13日申奥成功的那个夜晚是怎样的?
何慧娴:非常高兴,但并没有那么激动。我是2001年奥申委的执委,直接参与了整个过程,我觉得工作做得扎扎实实,并没有高估我们的一切,也没有低估外边的形势,最后的结果应该用“水到渠成”来形容,所以,我没有像外边的人一样激动。
记得那时候我左边坐着巩俐,右边坐着郎平。巩俐特别紧张,手冰凉冰凉。在第一轮快要宣布的时候,所有坐在我们后面的记者全冲到前面了,像是要抢新闻。巩俐急了,问我他们干什么?我分析这些记者是去拍日本的新闻的,他们和我的判断一样,日本第一轮就会出局,所以要多拍点。那么我就告诉巩俐,不要着急,第一轮的新闻不在我们这,第一轮谁出局是新闻。我们应该是下一轮才会成为焦点。郎平也是,老是去洗手间,说实话,我看她打比赛都没那么紧张。
M.C.:因为金牌、因为失败、因为一个动人的瞬间,很多人在奥运会上流泪,您为奥运会的事情哭过吗?
何慧娴:为奥运会倒没有哭过,倒是为它几天几夜不睡觉。我记得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那时正是申奥投票的关键时刻,国际上的朋友告诫我们,一旦出了兴奋剂事件,所以为申奥做的努力都会泡汤。结果在悉尼奥运会前,运动员血检有人超标。那时候是很紧张的,是给他们去还是不给他们去?这些运动员已经报名了,而且有些成绩也很好。不给他们去,损失成绩倒是其次,国际上就会有人攻击你。但如果给他们去,我们就不是真反兴奋剂,是假反。结果几天几夜地开会,仔细地检查,等第二次血检的结果。后来我们决定,宁可不要金牌,也要干净的奥运会。一下子,我们这个形象就树立起来了。国际上也是一片哗然,大家看到中国真正反兴奋剂的决心。
悉尼奥运会的时候,我是新闻发言人,一到会场,几百个记者包围我问问题,我要坦然地一个个回答,累到血尿,天天打着吊针开会。
M.C.:看过那么多场激动人心的比赛,哪场给您留下的印象最深?
何慧娴:最近的应该是刘翔在雅典夺冠的那场。之前田径中心的主任压力非常大,前面的成绩不好,运动员大失水准。推铅球,扔标枪,比平时训练还要低几米?为什么?雅典的田径场有7万名观众,运动员到了那里就像一滴水,紧张,觉得自己渺小,一时调整不过来。刘翔倒是很放松,但事先也不知道他到底可不可以。
决赛那天,我就坐在主席台上面,亲眼目睹了那一瞬间,不需要望眼镜,就能看到他很霸气,目中无人,神态自若。当时上海的体育局长金国翔坐在我后面,刘翔披着中国国旗往这边跑,他“咚”地一下就冲出去了,我和刘翔很熟悉的,不过想想这时候还是让让金国翔吧,他太激动了。
那天晚上,开完记者发布会,做完尿检回来后,已经很晚了。按惯例,刘翔和孙指导还要来团部,有个小小的嘉奖仪式,我们三个上海人在办公室合了影,纪念这个历史的瞬间。
“奥运会正在成为一种大文化,而时尚同样是以文化为底蕴的,更高,更快,更强,更美,这是奥运会的方向。”
M.C.:您说,奥运精神不仅仅是体育精神,也是时尚与美的精神,具体体现在哪里?
何慧娴:奥运会正在向着大文化的方向发展。举个例子,之前的几届奥运会,都有时装秀的加入,雅典的时装秀,是在美国非常豪华优雅的酒店里举行的。不仅是奥运会,现在世界杯足球赛都把服装秀放在开幕式里了。我已经呼吁过了,在2008年奥运会也加入这样的时尚元素。
M.C.:哪一场时装秀让您印象深刻?
何慧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汉城那一届,安德烈·金的时装秀,我觉得他的服装将东西方特色结合得非常好。韩国式的东方特色,表现在非常大胆,鲜艳的用色,但是整体线条又是那种很西方式的典雅。另外,他所选用的明星模特儿表现力超群。
上一次,安德烈·金来中国做时装发布,他带来韩国最好的模特,表现力,眼神,和她的肢体语言,令我非常开眼界。从她的表演里反映出文化,从出来,到一直回去后场,模特不是单纯地走台步,而是在给你讲这套服装的故事,我从没看到这么好的模特。后来,在机场送别安德烈·金的时候,飞机误点,等候的时候,我看到她在那里下围棋,没有棋盘,她用纸画出棋盘来下。
这就是安德烈·金的时装秀让我难忘的根本原因,时尚是需要文化底蕴的。
M.C.:除了观看比赛外,普通人还能通过哪些形式参与奥运会?
何慧娴:我认为,有机会去做志愿者是很好的。从个人方面来说,奥运会是将整个世界浓缩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作志愿者,有机会去近距离从体育这个方面去接触全世界,这是不可多得的机会。从为国家奉献这个方面来说,帮助国家把奥运会办好,让世界认可中国,这也是很有意义的。
M.C.:在奥运来临前这段时间,你的日程表是怎样安排的?
何慧娴:做体育公益;指导华奥星空做一些工作;参加真正感兴趣,真正有感触的相关论坛;搞了这么久的传统媒体,现在我关注新媒体;现实世界的体育我干了一辈子,精彩我见识了,现在我想在互联网上,搞数字竞技,看数字如何演绎体育的无限精彩。将来,我会写回忆录,有关奥运,把那些我亲历的,特别珍贵的、历史的东西,真实地写下来。
精彩推荐《《《新视野:女性强势崛起的年代
$SplitPage$
吉安娜:
“奥运会时的雅典是全世界的旅馆,我只是想做好大堂经理而已。”
在经历了108年的岁月流转,奥林匹克被重新带回故乡雅典。造就这一美谈的是个女人,她叫吉安娜·安切洛帕洛斯(GiannaAngelopoulos-Daskalaki)。人们也叫她“当代雅典娜”。
她聪明、果断,领导力超群。同时性格暴烈。为了缓解压力,她每天会在组委会办公室旁若无人的抽上2-3根的古巴雪茄;为了见到丈夫,她不惜在教堂佯装晕倒,还有就是那些用专用直升机从巴黎直接运来的高级时装。
然而,这些都不能阻止她成为奥运百年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作为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位带领申办城市团队申奥成功的女性、第一位领导奥运组委会的女主席,她的名字会被人永远铭记。
吉安娜的关键时刻:
*1996年4月,吉安娜定居伦敦,专心辅佐自己的丈夫安耶洛普洛斯——希腊船王和钢铁巨子。希腊总理的一个电话打破了她的宁静生活。总理询问吉安娜是否愿意参加申办2004年奥运会的工作。吉安娜的回答直接明确。“对我而言,要么拥有全部,要么一无所有。”于是,第一位女申办委员会主席诞生了。
*1997年9月5日,吉安娜在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会议上进行申奥陈述。面对国际奥委会提出雅典环境污染严重、交通状态不佳等问题,吉安娜的回答自信充满说服力。她详细地告诉委员会,雅典已经决定投资20亿美元,进行一系列环境治理、改善交通的计划。最后,雅典以多数票,赢得2004年奥运会主办权。
*2000年春天,雅典依旧奇怪地没有开工,以致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对希腊奥组委亮出了红牌。吉安娜临危受命,成为奥组委主席。为此,她辞去议员职务,每天工作16小时,专注筹备奥运会。吉安娜从悉尼招募了包括悉尼奥组委副主席里奇蒙德在内的20多位专业人才。在她的努力下,希腊政府拨出50亿美元加快奥运会场馆设施的建设。
*2004年6月1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暗示2004年奥运会不该交给希腊雅典。吉安娜立即回应:“全世界都明白,奥运会的成败要取决于奥运期间的表现,只有等到奥运会结束之后才能盖棺论定。”
*2004年8月9日,吉安娜与十几名记者共进午餐。有位记者问道关于她数次威胁要求得不到满足便辞去组委会主席职务的谣言,暗指她是独裁者。她坦然回答道:“工作的手段有好几种,我无所不用。””
*2004年8月10日,刚刚完工的雅典奥运会场馆内,吉安娜深向首席工程师佩特洛斯深情献吻。原来早在主体育场顶棚正式升架前,来此视察的吉安娜就曾许诺如果能按时完工就献吻的承诺。
*2004年8月13日。吉安娜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上向全球40亿观众发表演说:“希腊为这届奥运会付出的努力外人很难理解,我们允诺的,我们实现了;我们没有允诺的,我们也做到了。”
吉安娜的独到创意
1安排了一批游船当作浮动旅馆,解决了住宿问题
2将2004年雅典奥运会组委会让奖牌上的希腊胜利女神雅典娜由过去的坐姿改为立姿,并且给她插上翅膀。
3开幕式上引起争议的裸体表演
4悉尼奥运会给萨马兰奇安排了最好的车,那辆车非常豪华但只有一辆,可惜它堵在半路结果迟到了40分钟,萨翁因此大发雷霆。以此为鉴。在雅典奥运会上,吉安娜只给罗格安排普通的小轿车,这辆堵了那辆补上,结果万事大吉。
精彩推荐《《《新视野:女性强势崛起的年代
$SplitPage$
李红
“我曾经做过运动员,处于领导地位的女性和运动员其实一样,都需要坚持和自信才能成功。”
李红,国际奥委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现代奥运历史上第一个进入高级管理层的华人
要确切地定位李红是谁,得先了解奥运会的运作模式。国际奥委会电视与市场部负责筹集奥林匹克运动的所有经济来源,包括赞助商、电视及相关媒体转播、门票等。而李红就是国际奥委会电视与市场部在北京的No.1,而且是108年来现代奥运历史上第一个进入高级管理层的华人。
“国际奥委会的开发计划不是为了名利,是为了筹集资金让奥运会正常运营。现在,我的工作重点就是服务赞助商,使他们的品牌与奥运一起得到更好的传播。”现在,她每天至少要说上百次“奥运会”、“奥林匹克”、“奥运会”这三个词,这些字眼已经熟悉到脱口而出。一天天接近北京奥运会的开幕日,每天近18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让李红又重温了曾经在清华大学的跑道上努力冲刺时的心情,一定要坚持,一定要自信。
开幕那天,她说自己一定会落泪。
M.C.: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个庞大的工程,国际奥委会可以提供哪些帮助?
李红:国际奥委会对于奥运会如何举办有非常成熟的经验,并且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时间表和备忘录。说得夸张点,2008年奥运会期间,每一天,每一个小时发生的事情,我们都可以提前预计到。
M.C.: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哪些细节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李红:参赛运动员来自全世界,在生活习惯、饮食这些方面都要注意,同时我要特别提醒大家一个比较隐蔽的细节:礼仪。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下,如果别人邀请你晚宴,或者帮助过你。你要专门手写感谢的便条或信件。而我们则比较习惯不讲究这些形式,可能朋友吃完饭,二十天不打电话,但咱们心里都记着。这就是两者文化的差异。北京奥运会,我们作为东道主,一定要充分尊重西方运动员的这种礼仪观念,也可以套用我们的一句俗话“礼多人不怪”,要多说,请,谢谢,对不起,再见。
M.C.:奥运给中国女性的影响是什么呢?
李红:奥运会提供了非常多交流的机会。包括中国人与外界的交流,中国人之间的交流——比如为了奥运而举办的派对。这就引导女性,要有适当的化妆,适当的时装,适当的礼仪,时尚文化会被催热,从根本上讲,这是带动一个行业发展的关键。以我自己为例,当年在哈佛读书的时候,根本就不懂得如何参与校内各种各样的派对,专门要去上这门课,我建议我们也把它放在大学课程里,真正成为渗透在生活里的东西。
M.C.:在与赞助商打交道的过程中,你遇到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李红:我记得可口可乐在雅典奥运开幕前,曾经有过将刘翔的头像印到可乐罐上的报告,那时候刘翔还没有一鸣惊人,我在审批的时候还想,刘翔很出名吗?为什么要把他的头像印到可乐罐上?但我相信他们不会胡乱选人的。结果在雅典刘翔夺冠的那天晚上,我特意去看了比赛,当时手头事情还比较多,但奥委会也鼓励我们抽时间看一两场,这样会让工作更美好。就在可乐的包厢里,亲眼看到刘翔冲过终点,就这很短的十几秒,心刚跳到嗓子眼,比赛就结束了。我虽然看到但不敢确认,去看欧米茄的计时牌心才落地。像欧米茄这样的顶级赞助商,他们不仅是赞助金钱,更重要的是这种最先进的技术支持。
M.C.:历届奥运会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哪个瞬间?
李红:邓亚萍蝉联女单冠军后,萨马兰奇给她颁将,在给她往脖子上戴奖章时,还用手托住,亚萍是我的好朋友,这个瞬间给我印象非常深刻。
M.C.:你现在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
李红:处于领导地位的女性和运动员其实一样,都需要坚持和自信才能成功。我觉得现在的工作已经是对身体极限的挑战,每天接近18个小时,时间不够用。我们的工作需要交流,而交流在中国是需要面对面的,电话和邮件不算数。很多人会对我抱怨,说两个月都没有看不见你。可是我觉得我们天天通电话,很多文章报告都可以彼此交流啊。
以前我的管理方式是有问题才去管它,没有问题就是一切顺利。但是现在我发现,面对这样的挑战要做的更多,即时在一切正常时,你也得关注。央视、媒体、赞助商……各方面给我不同的反馈,我要根据这些来调整工作重点。
M.C.:我们知道你家庭在你心目中地位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兼顾?
李红:我会争取时间去陪孩子,很早起床,我们一起做运动。他一早就会把垫子拖出来,说,妈妈你做瑜伽吧。晚上我会有一段时间关掉电话,陪他睡觉后再去工作。这真是靠奥运在支持着,一个人不可能永远这样燃烧,但是我们知道这是有限期的,到2008年,我们会得到超出想象的回报。
M.C.:奥运会开幕那天,你会穿着有中国元素的服装出席吗?
李红:这个问题特别好答。我要穿工作服,为国奥委的工作人员系统设计的工作服,以颜色来区别职能,属于比较休闲运动的风格,为了工作便,只有有短裤装和长裤装。所有人都有一套基本配置,包括短袖长袖和背包。背包里有帽子、记事本、联络通讯手册这些必备物品,还有保护工作人员健康的防晒品、饮料等。
精彩推荐《《《新视野:女性强势崛起的年代
$SplitPage$
邓亚萍
“为奥运会服务令我拥有一次无价的人生体验,这种荣耀丝毫不逊色于夺取奥运冠军。”
邓亚萍,著名乒乓球运动员,中国体育史上获奥运金牌最多的运动员之一,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并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任职。
这位退役的乒坛女皇的奋斗故事犹如励志小说,“我没有显赫的出身,也没有了不得的天赋,但是只要有梦想,去努力,就能够成功。”
拍摄现场令她开心笑的,是大家的看法,“邓亚萍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有女人味了”。面前的邓亚萍头发微微地烫了卷,波普图案的丝绸衬衣,黑色长裤,利落干练。“我请服装设计师为我量身订制的礼服中,一定会加入中国元素。”
M.C.:几乎是在公众的全程注视之下,您完成了从运动员到社会精英的转型,您觉得最困难的几个“坎”是什么?
邓亚萍:最大的坎就是退役去读书,这是非常大的转变。语言不通,不懂得国际组织的运作模式,甚至连开会要做些什么我都要从头学。现在10年过了,回头看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可以学以致用。在奥委会工作中碰到的问题,立刻可以在学校中寻找答案,而学到的东西,也立刻能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M.C.:您倡导用平常心引导百姓的奥运金牌观?
邓亚萍:我们是想通过奥运达到什么目的?推动世界和平!如果我们往这个方面去想,赢和输有这么重要吗?再从微观的方面来说,竞技体育是公平的又是残酷的,发挥得好才能拿冠军,但没拿冠军就不算为国争光啦?运动员努力了,就应该对他认可,没有不想拿冠军的运动员和教练,从这点来讲,我们的百姓应该把金牌看得更平淡,和谐社会的本质之一,就是彼此更多的包容。应该站在另一个角度,体验运动员和教练承受的身体和心理压力。
M.C.:那你当年作为运动员取得奥运金牌时,那一瞬间的感受如何?
邓亚萍:非常难忘,在领奖台上,国歌奏响的那一刻。你所有付出都得到了回报,你会非常自豪,付出那么多的代价,就是希望升国旗,奏国歌。而且,是因为你的国家的强大,你才能腰竿挺得更直。
M.C.:作为2001年申奥团成员,在成功那刻,您做的第一件事,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邓亚萍:那一瞬间没说话,只是哭了。我们当时在另外一个厅,等五个陈述城市的最后结果,宣布后,我们全都掉泪了。但不能一直哭,因为我毕竟还有国际奥委运动员委员会委员的身份,还环境委员会的身份,于是我们几个人进了主会场,要去答谢国际奥委会的朋友们,还要签承办的协议。见了朋友也很难控制情绪,能说的话就是谢谢,他们也非常理解,因为他们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
M.C.:哪一届奥运会的开幕式让您最难忘?
邓亚萍:我印象最深的是巴赛罗那奥运会的开幕式,“唰”地一声,射出的箭点燃了圣火,还有悉尼从水里瞬间点燃圣火的情景,也许整个开幕会的演出最后会淡忘,但点燃圣火的这些瞬间肯定记得。至于北京怎么办,这是绝密,不到最后一刻绝不会公布的!
M.C.:看到您近年热心公益,奥运冠军做公益有什么优势吗?
邓亚萍:在公益这件事情中,体育能做到别人所不能做的。比如我们去看贫困的孩子,弱智的孩子,残疾的、失足的,不仅仅是捐钱给他们,还要树立他的人生目标,让他依然有动力去实现梦想。奥运冠军许多出身非常普通,但有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最后就会成功。我们去做这事,对他们是直接的触动。
M.C.:参加中国劳伦斯奖的颁奖晚会时您的着装优雅精致,令我们印象很深。
邓亚萍:时尚一定是依托在物质基础和中国大环境上的。还是从我熟悉的项目说起,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乒乓球因为有大奖赛、公开赛,队员的收入相对还不错,在国外比赛的时候,如果有一些空闲时间,会去买衣服。那时候我在东京买过一件白色的,介于休闲和正装之间的短外套,因为价格特别贵,所以现在还记得。现在的运动员更会打扮自己,配饰、色彩搭配这些他们都懂,天生有靠近潮流的动力,比如说在劳伦斯颁奖晚会上看到他们,一定穿得很时尚。而且,因为长期锻炼,他们的体形特别漂亮,能够把时装穿出感觉来。
“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奥运会就像一辆免费的公共汽车,坐进来就可以去你想去的地方。”
》》》体操美女迷人(组图)
》》》“2008携手奥运 医网与您同行”系列活动
》》》07盘点 08畅想 医网年终大盘点
精彩推荐《《《新视野:女性强势崛起的年代
$SplitPage$
李玲蔚(著名羽毛球运动员,前羽毛球世界冠军,现任国际奥委会项目委员会委员)
李玲蔚很低调。
她是超一流的体育明星,7年拿下13个羽毛球世界一流赛事的冠军;退役后做教练,叶钊颖、龚智超、戴韫、韩晶娜都是她的弟子……
她的行业地位很高,媒体曝光率却很低。
“坦率地说,要是提前一个月找我做访问,我都不敢答应,因为我那时候全心扑在博士论文上。”
她运动生涯最辉煌时,羽毛球还没有成为奥运比赛项目,她不觉得有什么生不逢时,因为“我已经证明了在羽毛球场上,我是最强的。”
拍摄时,她随身携带着高尔夫球杆:“老公和孩子都打高尔夫,我也要奋起直追。”
M.C.:那您为奥运的事情哭过吗?
李玲蔚:我记得在亚特兰大,叶钊颖输了,那时候我掉过泪,但只是躲起来偷偷地哭。因为做教练身份是不一样的,我自己也有做运动员的时候,特别理解输球时的心情,那时候,教练只能安慰而不能更多的责备,哭了会给运动员更大的压力,所以你得自己去排解。
M.C.:公众对北京奥运会的关注度特别高,您以前做运动员的时候,喜欢在家门口作战吗?
李玲蔚:我不喜欢在家门口打,压力太大。当然,我也不喜欢在客场打,那时候我们经常和印居选手打,印尼观众很疯狂,和家门口感受到的压力又不一样。我喜欢在第三个国家,比如和印尼选手在英国作战,会更多精力集中在球场上,对其他的事情考虑得较少。压力会导致你的技战术失色,输赢都会被放大很多倍。客场作战,报纸上就登一条,但东道主选手的消息,可能就是一个大版。但我对这届奥运会同样有特别的感情,作为中国公民,我有荣誉感。做为体育人,这是百年不遇的机会,我们这代赶上了。
M.C.:您现在是国际奥委会项目委员会委员,这个岗位的职责是怎样的?
李玲蔚:你知道,现代奥运会的规模越来越大,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奥运会就像一辆免费的公共汽车,坐进来就可以去你想去的地方。加入奥运会的项目总是能得到更大的关注。所以人人都想搭乘奥运会这班车。但这是有限度的。规模是关系到奥林克运动是否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既要让奥运会作为全面精彩的体育盛会,又要符合观赏节奏,项目委员会的任务就是研究这些规律,提供参考意见。
M.C.:2008北京奥运会在项目设置上有什么特别的设置吗?
李玲蔚:2001年就已经确定了北京奥运会的大项内容,和雅典相同,还是28大项。而2012年伦敦奥运会是2005年投的票,比较大的变动是棒球和垒球出局了。小项则是在召开3年前确定,北京奥运会的小项由301增到302个,增加的项目是BMX自行车,也就是小轮车越野赛项目。
M.C.:退役后您还经常打羽毛球吗?
李玲蔚:因为颈椎不好,也因为打羽毛球的时间实在太长,已经没什么兴趣了。我喜欢打网球,周六周日的娱乐是高尔夫,因为我先生和孩子都酷爱高尔夫,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家里一共就三票,不打高尔夫就会被二比一否决。不过最近颈椎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了,医生已经连网球也下了禁令,改成一周游两次泳。
M.C.:奥运会快要开幕,对您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您会看哪些比赛?
李玲蔚:从前两年我就感觉到这种影响了:想到奥组会来工作的;要来当志愿者的;想买门票的……统统都来问我,感觉我就跟中介似的。包括我们省里的体育局,也来咨询过对奥运会吉祥物的使用,大家觉得关于奥运的事,你都懂,你都管得着。我能帮助到的,只是告诉他们应该从哪个渠道去入手。我肯定会忙着工作,根本没有雅典那么自由去看比赛,不过刘翔的决赛我会很关注。和大多数人一样,盼着他拿冠军。但我更关心的,是他的运动高峰能不能持续那么久,我们清楚运动员是有周期的,很多人具备了夺冠的实力,但在项目举办的那几天,竞技状态没调整到顶峰,把该拿的没拿下,这其实是体现了运动员的综合素质。
精彩推荐《《《新视野:女性强势崛起的年代
本文来源: http://lady.ewsos.com/a/20080116/12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