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宝典:清新体味“吃”出来

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医网摘要:体味不得不说是场饮食导演的戏。你的体味很可能就被你的饮食习惯设计了!

  发味、体味、生理气味……让女人的美丽陡然打折。小节不可不拘,于是,你谢绝去塌塌米的料理店,全天候奋力地嚼着口香糖,乘车也从不抬胳膊,每天出门前进门后都会认真地洗啊洗……但是,让你苦恼的是,就算终日待在空调房,根本不出汗,怎么还有令人不快的体味?!香水无济于事,反而让气味更复杂,怎么办?其实体味并非简单的卫生习惯问题。

  体味是场饮食导演的戏

  很多人误以为体味重是因为爱出汗,而皮肤科的专家却告诉我们,汗本身是没有味道的。只有当清洁工作不到位,身体才会散发出令人不快的异味。

  其实体味是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它和代谢出的物质有关,由于代谢排出的物质又是饮食结构形成的结果,所以,体味不得不说是场饮食导演的戏。你的体味很可能就被你的饮食习惯设计了!西方人喜肉食,因为偏肉食的体质会呈酸性,代谢过程中产生酸性物质过多,体液就会逐渐酸化,产生所谓“膻味”,特别是腋下,更容易散发出特别气味。印巴人喜欢吃咖喱和奶酪,身上也会有种辛辣的味道。

  设计体味

  每个人的体味就跟每个人的指纹一样,是独一无二的,有香有臭,有浓有淡。你想让自己更出众,更吸引人,那就好好设计属于你的独特体味!

  No.1 清新体味榜样食品

  想保持清新的体味,除了把个人清洁做好,营养师还建议我们平时在吃上格外注意。有些食物也许昨晚令你垂涎三尺而今天使你浑身散发一股小胡同里的恼人气味,所以就要毫不犹豫地从你的食谱中删去它们——海鲜、洋葱、大蒜、胡椒、茴香和咖喱等,这些食物将产生的蛋白质与油脂分解物,通过毛孔渗出体外,此类食物挥发性的气味甚至可以由汗腺分泌到足部。营养师建议我们要特别亲近下面这些食品,才能让你散发清新的味道。

  ●绿叶蔬菜

  绿叶蔬菜所含丰富的碱性成分可及时抵消掉动物性食品产生的大量酸性成分,并将其排出体外,使体味清淡幽香。

  ●含铁食物

  如菠菜、豆类、动物肝、畜禽血等,进入胃后与盐酸结合,变成氯化亚铁,可产生出类似于氢气的春菊香味。

  ●含镁食物

  如冬瓜、玉米、红薯、杏仁、麦类、海藻类、豆类等,能让体表散发出杏香来。

  ●提高代谢类食物

  例如生姜和淀粉类食物,这两种都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的食物,体温升高,汗腺机能就提高,有助于新陈代谢。

  中医里的芳香小技巧你选哪一样?

  1.茉莉香型:中医认为,茉莉花馨香沁人,能顺气活血、调理气机。于夏季六月取晨茉莉花若干,晒干研粉备用;平日每次取三至五克调粥内服或冲茶饮用,能使肌肤润泽、体味郁香。

  2.芦荟香型:外用,也可取其鲜汁使用。对于油性皮肤的女性,经常用其汁沐浴、化妆或食用,可使体味幽香。

  3.春菊香型:用其花瓣泡茶或研末制成蜜丸长期饮食,令你春香散溢、容颜可人。

  4.薰衣草香型:可使用六勺薰衣草加苹果醋,泡约两星期,倒入少许入澡盆沐浴,对抗异味非常有一套。

$SplitPage$



  No.2 清新体味小帮手

  若要打一场漂亮的战斗,挑选合适的武器至关重要。所以要拥有完美的体味,除了内服,还需要外用的帮忙。

  ●小苏打

  大名叫碳酸氢钠盐,它在你的腋下能够杀死制造气味的细菌,吸收湿气。做法很简单:在你的洗澡水中撒入一定量的小苏打,或是与爽身粉混合扑于腋下。

  ●除臭剂

  它能够杀死入侵的细菌,从而遮蔽来自身体各部位的异味。特别对于盗脚汗的人,它更有很好的效果。你可以选用带有薄荷味的清凉足部凝胶或喷雾剂,涂或喷一点在额头或颈项上,减低热意。当然,你也可以像兵营里阿兵哥那样,使用滑石粉或爽身粉,吸收汗臭,维持足部卫生。

  ●止汗剂

  腋下是汗臭最大的制造工厂,汗量只占全身1%,但却是100%的汗味来源。止汗剂是使用一种含铝化合物来阻塞毛孔,创造了一个不适于细菌生存的环境,进而减少15%~20%的汗液分泌,同时消除了异味。最佳涂抹止汗剂的时间是睡前,而非一般认为的洗澡后或出门前。那是因为睡前腋下的水分较少,而且身体平躺易于止汗剂吸收。

  ●杏仁浴液

  日本研究人员发现用杏仁提取物配制出的浴液与一般浴液相比,能更有效地消除体味。现在市场上已经可以见到一些含杏仁成分的洗浴用品。

  ●快乐情绪

  研究表明,当一个人生活愉快、心情舒畅时,臭味物质生成减少,而丁酸酯、赖氨酸等“香素”分泌增加,汗腺分泌出来的汗富有“香味”。即使平时有汗臭的人,此时臭味也可以大大减轻。所以注意控制你的情绪,保持放松的状态,如果你有充足的时间,最好定期进行积极休息、沉思或瑜伽。


本文来源: http://lady.ewsos.com/a/20071203/11303.html

责任编辑:文慧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