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痘祛痘印 青春的象征说没就没

微信 扫一扫

微信号:ewsos1
手机扫一扫
关注医网官方微信
随时关注健康

医网摘要:女性们现在的烦恼可能不仅仅是脸上长痘痘这回事,还要烦恼祛痘后留下来的痘印问题。

女性们现在的烦恼可能不仅仅是脸上长痘痘这回事,还要烦恼祛痘后留下来的痘印问题。其实关于痘痘和痘印的去除方法有很多,那么你们知道哪些方法可以祛痘祛痘印吗?对于痘痘痘印我们应该怎么护理呢?

产生痘痘的原因有很多种,大多数人都是因为不规律的生活习惯以及不健康的饮食才导致的。而痘印的产生基本都是痘痘的不得当处理而引发的。

痘痘产生的原因

1.皮肤属于油性皮肤,皮脂腺过于发达,皮脂分泌过旺。如果毛孔被堵塞或者是因为其它原因导致排油不畅,那么皮脂腺继续分泌,皮脂就在毛孔中累积起来,突起、成为痘痘。

2.体内激素分泌失衡,使皮肤长痘。这个原因在青春期的时候比较常见。激素分泌失衡也会间接造成皮脂分泌过于旺盛,从而进一步加剧痘痘的状况。

痘印产生的原因

1.毛囊角化过度。

2.雄性激素与皮脂腺功能亢进。

3.毛囊皮脂单位中微生物的作用。

4.局部炎症等。

祛痘祛痘印的方法

祛痘的方法

一、海带绿豆汤

海带、绿豆各15克,甜杏仁9克,玫瑰花6克,红糖适量。将玫瑰花用布包好,与各药同煮后,去玫瑰花,加红糖食用。每日 1剂,连用30日。适用于防治痤疮。

二、醋姜木瓜

陈醋100毫升,木瓜60克,生姜9克。将3味共放入沙锅中煎煮,待醋煮干时,取出木瓜、生姜食之。每日1剂,早晚2次吃完。连用7日。对脾胃痰温所致的痤疮有效。

三、枸杞消炎粥

枸杞子30克,白鸽肉、粳米各100克,细盐、味精、香油各适量。洗净白鸽肉,剁成肉呢。洗净枸杞子和粳米,放入沙锅中,加鸽肉泥及适量水,文火煨粥,粥成时加入细盐、味精、香油,拌匀。每日1剂,分2次食用,5~8剂为1个疗程。具有托毒排邪、养阴润肤、消痈退肿功效。适用于皮肤有感染、脸生粉刺者。

祛痘印的方法

每天用淘米水洗脸

每天洗完的淘米水,MM是否马上倒掉了呢,这可太浪费了哦,因为淘米水中溶解了一些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养分,可以分解脸上的油污,淡化色素和防止出现脂肪粒等,每天淘米的时候,倒掉第一次的水,留下第二次的淘米水,让它慢慢的澄清,再取上面的清水部分来洗脸,脸色可变白而细腻,痘印也会慢慢退去。

红酒蜂蜜面膜

在一小杯红酒中加入2或3匙蜂蜜调至浓稠的状态后,均匀地敷在脸上,八分干之后,用温水冲洗干净,隔一天一次。红酒中的葡萄酒酸就是果酸,能够促进角质新陈代谢,淡化色素,让皮肤更白皙、光滑。蜂蜜具有保湿和滋养的功能。容易对酒精过敏的人,要加以注意。

酸奶涂在有痘印的位置

取适量酸奶,再加入少量的珍珠粉,混合搅拌均匀,每天晚上洁面后,涂在脸上有痘印的地方,到第二天起床再洗去,这个方法坚持使用,也助于改善脸上的痘印,让肌肤变得白皙水嫩。

珍珠粉+蛋白

取一个生鸡蛋的蛋白与10克珍珠粉混合,均匀涂在脸上,避开眼部和唇部。尽量涂厚一点,不然会很快干掉,15到20分钟洗掉。

土豆片敷脸

其实用土豆切片来敷脸也可以有淡化痘印的效果哦,每天晚上洗完洗脸后,用新鲜的土豆切成薄薄的切片,敷在脸有痘印的地方,就可以淡化痘印啦。

多吃美白蔬果

保养肌肤,除了需要外在保养外,其实内在的调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哦,每天多喝水也有美白肌肤的功效哦,MM们还可以多吃一些的美白功效的蔬菜和水果哦,像番茄和苹果等。

痘痘的护理

内分泌失调。要少吃冰冷的东西。每个月在月经来潮前后下颚长出一颗颗小痘,这区域的皮肤变化与卵巢有直接关系,可以进行身体按摩或是淋巴引流改善。

少食刺激性食品(与卵巢机能或生殖系统有关。不要过度纵欲或禁欲,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 减少肉类摄取,谢绝火锅、冷食和辛辣食品。食物和水都要用温热的,以免刺激胃液分泌过多导致胃酸,胃酸也会让胃火加剧。

一般由于皮脂分泌较多。也可能跟卵巢机能或生殖系统有关。定要及时清除毛孔污垢。另外,不要过度纵欲或禁欲。多多享受健康自然的环境。

痘印的护理

做好洁面,保持面部卫生。每日早晚用温和配方的洗面奶洁面,祛除油污,保持毛囊皮脂腺导管的通畅。

保持饮食均衡,少吃辛辣、油腻、海鲜、羊肉等刺激性食品。

调节胃肠功能,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脸上痘印的修复。

注意休息,尽量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及改善心理状态。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有关于祛痘祛痘印的相关内容,通过上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痘痘和痘印的产生原因已经了解差不多了。所以对于祛痘祛痘印的方法,主要就是要多加注意生活上的习惯以及饮食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


本文来源: http://lady.ewsos.com/a/20170526/1487254.html

责任编辑:小编009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